中国传统文化|“家文化“蕴涵中华传统基因密码,数字时代,如何传承家风?( 二 )


由于作者上几代为名门大族,有家族传承的实际生活感受,加上近年大量的教学实践、对当下生活的积累和思考,使本书言之有物,生动有趣,融知识性、文化性和实践性于一体,具有相当的出版价值。同时,本书作者主张家族传承领域“传承无限,止于至善”的理念,以“尊严+慈善+传承”为核心的思想,还是很有创见的。
家族传承在近年是一个时尚的新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外模式的相互借鉴,一定会有更丰富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我们相信今人一定能创造出源自传统又有新时代特点的家族传承新模式和新理念,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引言
陈佳佳
中国传统文化|“家文化“蕴涵中华传统基因密码,数字时代,如何传承家风?
文章插图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个家族的文化传承就如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地,这传承也如同古董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透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题记
我爱扬州,那里流淌出了一条既逶迤宛转又跌宕冲折的历史之河,那里亦有我奶奶的故乡和她出生的老房子“冬荣园”(东关街98 号)。现在,就让我帮你推开一扇扇厚重的大门,走进那一桩桩尘封的家族往事吧!
彼时,扬州冬荣园还是陆公馆,它是一座盐官老宅,园主人陆静溪曾经供职于两淮盐运司,而冬荣园是陆家的读书处。在园子的角落里,曾经摆放着积满灰尘的“肃静”“回避”执事牌。冬荣园高大的门楼,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几代沧桑,却依然兀立,现存建筑面积1692 平方米,如今建筑大多已经被改建,不过保存较为完整。
园主人陆静溪育有两子一女,陆端甫排行老大,陆英排行老二,陆政甫排行老三。长子陆端甫的大女儿就是我的奶奶陆榴明,陆家在宝应和扬州黄家园、个园附近都有房产,冬荣园只是其中一处,系买自张氏。这个张氏就是合肥张家,后来奶奶的二姑陆英就做了张家的媳妇,陆英亦是后来文学界大名鼎鼎的沈从文的岳母。
“冬荣”这两个字,出自屈原《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曹植也有“秋兰可喻,桂树冬荣”的句子,都是赞美桂树不畏严寒、保持常绿的风姿。陆静溪以“冬荣”名园,表达的是一种志向,一种品性,一种桀骜。
冬荣园高大的门楼,经历百年风雨,依然兀立,如今更多的人来了解陆氏家族两淮盐官的家族史,也是为了拓宽合肥张家的历史脉络。我小时候,奶奶常常教我哼唱扬州小调,她从出生便融入了繁华的扬州生活,家里长辈女性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一直拨款捐助慈善机构崇节堂。奶奶也经常以她的二姑陆英为荣,她为冬荣园增添了太多佳话。
我爸爸陈致远是家族同辈里最小的,提起家族史,他会如鲠在喉地不自在,习惯性地回避。
因为爸爸那辈是最后一代在冬荣园里生活的,幼年时经历了特殊年代的风雨坎坷,眼看着家里收藏的扇面、书画和红木家具被没收摧毁,眼看着独特而精致的家园被荡平,眼看着家族成员一个个搬离出生的祖屋,分居世界各地。
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奶奶常常会念叨她的二姑陆英,以她为荣。陆英待人接物,理财办事,周到妥帖,长辈、同辈、幼辈无不佩服。她为冬荣园增添了太多佳话与文化内涵。
陆英的先生是民国初年著名教育家张武龄,他一生拒不做官,却倾其所有家产,甘之如饴地大办学堂和公益教学。当时的人们都说他太傻了,有钱不知道留给儿女们花,正是他对教育的开明理解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过是懂得向内去寻找。家风教育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他与陆英一起生育了九个孩子,其中四个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姐妹们的美是冥冥尘世中最明亮的殊色,这美也经由血脉的融合,化作言行举止里的点点滴滴,成就了她们各自人生的美满姻缘。玉树临风的昆曲名家顾传玠,学贯中西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大名鼎鼎的多情才子沈从文,风度翩翩的汉学家傅汉思,四位夫婿,也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奶奶二姑的四个女儿“张氏四姐妹”虽然各个才情横溢,觅得佳婿,但都各自饱经沧桑,历经磨难:
中国传统文化|“家文化“蕴涵中华传统基因密码,数字时代,如何传承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