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网|把手术作为艺术品!华西医院骨科屠重棋教授:3D打印与工匠精神

提到华西医院 , 你会想到什么?是新冠疫情中的重症天团 , 还是医、教、研能力三头并重的强劲实力 。
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华西医院是国内最顶尖的医院之一 , 但或许很少人会知道华西医院骨科其实还是世界领先的3D打印骨科应用高地 , 华西医院骨科3D打印植入无论是在手术布局、材料选择 , 还是结构、界面精准设计和承重等关键技术方面 , 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而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华西医院骨科-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学术带头人-屠重棋教授 。 从1986年山东医科大学毕业以来 , 在华西医院工作的34年里 , 屠教授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
2015年屠教授团队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保留膝关节胫骨干金属骨小梁假体重建术” 。
2019年 , 屠重棋团队和张兴栋院士团队强强联合在ScienceAdvances发表论文 , 率先发现一种不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而且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生长的新材料 , 具备作为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潜能替代材料 。
2020年 , 屠重棋团队所在四川省医学3D打印创新工作室在国际顶级骨科期刊CORR首次发表关于“3D打印一体化半骨盆设计、制造、应用、疗效和评估”的学术论文 。
……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 , 屠重棋教授把“手术”作为“艺术品”的工匠精神贯彻始终 , 这种精神足以丈量3D打印这项技术在国内骨科应用的历史 。
作为这项技术在国内骨科应用的重要探索者和发展见证者 , 屠教授最不希望看到这项对患者极有价值的新技术沦为概念炒作 , 更不希望手术者不亲自参与“假体设计、制造、验收、手术、随访评估”等流程而就将3D产品用于临床 。
在全球3D打印高地 , 屠重棋教授如何看待3D打印在骨科应用的前景与瓶颈?动脉网专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主任 , 四川省医学3D打印创新工作室主任 , 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屠重棋教授 。
动脉网|把手术作为艺术品!华西医院骨科屠重棋教授:3D打印与工匠精神
文章图片
屠重棋教授
5年完成超过200台3D打印植入手术 , 骨科为什么绕不开3D打印?
专业领域成就的名誉并没有给屠教授带来距离感 , 在34年的医疗工作生涯中 , 屠教授因为平易近人和接地气 , 被送外号“屠婆婆” 。 倘若你和屠教授有过交谈 , 你会发现他身上有着山东人特有的随和、坚毅、正义和担当 。
【动脉网|把手术作为艺术品!华西医院骨科屠重棋教授:3D打印与工匠精神】在屠教授看来 , 3D打印并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黑科技 , 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研发、应用历史了 。 19年前他首次接触3D打印概念的时候 , 这个名词尚未在国内诞生 , 还被称为快速成型技术 。
早在2001年 , 屠重棋教授就和清华大学进行快速成型课题研究 , 当时骨科应用主要在模具、教学模型等体外应用方面 。 2013年以来经过前期大量的动物实验 , 直到2015年屠教授才尝试开展3D打印金属植入物植入人体研究 。 在当时 , 无论是这项决定还是手术本身 , 都极具有挑战性 。
屠教授还记得2015年第一位植入3D打印钛金属假体的患者 , 那是一位年仅15岁的骨肉瘤病人 , 切除肿瘤后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胫骨骨缺损 , 并保留住了膝关节 。 然而 , 他腿中移植的异体骨发生了慢性排斥反应 , 虽然经历了漫长的3年8次手术保住了肢体 , 但患者由于小腿骨大段的骨缺损而无法行走 。
屠教授考虑到 , 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人工肿瘤膝关节置换术 , 患者就要牺牲自身膝关节 , 10年假体失败率约20-40% , 远期效果差 。 为此团队为这名患者量身设计制定了“3D打印保留膝关节胫骨干骨小梁金属假体置换”的治疗方案 。
患者的父母恰好是高级工程师 , 对于这种前沿性解决方案极为认可 。 屠教授也对这位患者进行持续随访 , 5年过去了 , 他已经大学毕业服务社会 , 功能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