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认识格律诗对吗 对格律诗的认识

我是文革时期的1972年初中毕业的 。因为那个特殊的时代 , 所以我这个初中生是远不合格的 , 这一点 , 我的同龄人都清楚 。
虽然近乎半文盲 , 但我在1980年代初全民文化补习大潮中 , 减轻了文盲程度 , 且不知怎么就爱上了诗歌 , 尤其是中国古诗词 。并在大量的阅读后尝试着写作(仅限于诗 , 词尚未涉及) , 也有过创作成功的喜悦 , 但和前人作品一比较 , 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 读起来总感觉差了美感 。但我知道不是因为内容 , 其实我也多次被自已写的东西感动过 。我隐隐感觉到 , 应该是听说过的那个“格律”在作怪 。
所幸1990年代初 , 我三十多岁时 , 巧遇了儿时的一位邻居长辈 , 他是一位老教师 , 善作旧体诗 , 于格律颇有造诣 。我赶紧向他请教 。在他的点拨下 , 我对格律诗总算有了点皮毛的认识 。以后写东西 , 就有意识地去遵循了 , 但由于过去从未接触过 , 全无基础 , 所以应用起来困难极大 , 作品自然不多 , 尤其律诗 , 自认拿得出手的 , 大概还在个位数 。至于什么平水韵、新韵这些东西 , 因不熟悉也谈不上运用 。所以我用韵基本都以普通话和家乡话(四川话)兼顾为原则 , 就这样 , 也难免出现拗句 。
前些时侯 , 一位知道我在写诗的兄弟问到我 , 格律诗词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有点大 , 以我的知识很难解释 。但这也激起了我的兴趣 , 我便以我的认知 , 尽力作了简明扼要的解答 。既是给他的解答 , 也是给我自己的解答 。下面就是我的解答 , 请各位诗友(师友)看看 , 我解答的对吗?或者说 , 有什么问题?:
……
诗 , 首先分旧诗和新诗 。新诗就是现代诗 , 此不谈它 。旧诗 , 又分为古风 , 如诗经、楚辞等; 古体诗 , 又叫歌行体 ,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另还有一种古典自由诗 , 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
然后是格律诗 , 古人称为近体诗 , 主要有五言绝句、五言律诗 , 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四种体裁 。
绝、律讲究声韵格律 , 将字音分为平仄两类 , 在句中错落布置 , 且上下对应 , 或相同或相反 , 既有规律又有变化 。运用格律写出的诗读来具音乐美感 , 朗朗上口 。古人将字音分为五音 , 根据音乐而来 , 既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随着语言演化 , 现在普通话己没有入声这个读音 , 但有了轻读音 , 可视为入声 。其中阴平阳平归入平声 , 上、去、入声归入仄声 。现代读音可将普通话一声和二声归入平声 , 三声和四声归入仄声 。
举五言绝句为例 , 它的格律有各种变化 。例1、平平仄仄平 ,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 。例2、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 , 仄仄仄平平 。这是两种基本格式 , 但实际运用中有诸多变化 , 熟练掌握后方可灵活变通 。
七绝是在五绝基础上在每句之首加上与首二字平仄相反的二个字 。一般来说 , 七言句式的格律 , 一、三、五字可以灵活变通 , 就是相互救拗 , 但即使拗了也无妨 。二、四、六字则必须严守 。此称一三五不论 , 二四六分明 。七绝的格律 , 每句中的二、四、六 字须按平、仄、平 , 或仄、平、仄 的规律错落分布 , 而句与句之间 , 则是第二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须与第一句对应位置的字平仄相反 , 此称为“对”;而第三句与第二句的相应位置平仄须相同 , 此称为“粘” 。第四句与第三句又须相“对” 。这样一“对”一“粘”再一“对” , 就是七绝的格律 。
五绝的格律 , 只须将二、四、六字的规则缩减为二、四字即可 。
而律诗则是由绝句的四句增至八句 , 这样一“对”一“粘”交替循环至第八句既可 。这其中还有一些变式 , 只有运用中逐渐掌握 。另外 , 律诗在形式上还有个特点 , 就是中间四句须是两付对联 , 不仅平仄要合规 , 词性、词义还要求对仗 。所以律诗的写作是很困难的 。
以上讲的 , 还只是格律诗的“律” , 还有一个“韵”的问题 , 必须讲一下 。
诗歌都是讲韵律的 , 不论现代与古典 , 概莫能外 , 古诗当然更讲究 。具体到绝句和律诗 , 是这样:二、四、六、八句末字必须押同韵 , 且一般押平声韵 。相对应三、五、七句末字则要押不同的韵 , 且一般必须押仄声韵 。当然 , 如二、四、六、八句押了仄声韵 , 则三、五、七句就必须押平声韵了 。
对了 , 好像少讲了个第一句!那么 , 第一句末字的韵该怎么押呢?它可以与第二句末字押相同的韵 , 称为首句入韵式 , 又叫平起平收或仄起仄收 。也可押与第二句末字不同且平仄相反的韵 , 称为首句不入韵式 , 又叫仄起平收或平起仄收 。
至此 , 我所有的有关格律诗的知识基本就倾囊而出了 。
至于词 , 是格律诗的变体 。是古人苦于格律诗束缚思想而变通发明的形式 。故而最早称为“诗余” , 既作诗未能成功的素材或半成品 , 打破原有格律 , 不拘一格的随意发挥而创作的另类的诗 , 诗成后 , 作者将篇中的平仄格式固定下来 , 形成了词谱 , 作者为这词谱取个名字 , 就有了词牌 。因当时作这种事成风 , 且作者都是大才子 , 因而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各种格式 。词牌多到数以千计 。词也是有格律的 , 因为才子们习惯性的每句都有平仄搭配 , 句子之间也有平仄的错落安排 , 但并无一定之规 , 初创者是比较灵活的 。而词牌一旦形成 , 便成了定式 , 不可更改 。所以就形成了若干声律固定的词牌 。词与诗的区别主要是它的句式长短搭配 , 更具音乐感 。但它的格律比之诗更死板 , 不能变通 , 故而较难记忆和运用 。所以词是以创新而生 , 却因呆板而走向沉寂 。至当代 , 只有少量词牌还在流传 , 大多数已无人问津 。如今还有很多人能写绝句律诗 , 却很少有人能填词了 。
好了 , 对于这个问题 , 以我的认知也只能讲这些了 。但有一点必须强调 , 格律 , 只是格律诗的形式 , 而不是其全部 。格律诗 , 首先必须是诗 , 必须有诗的语言和意境以及内涵 。否则只是一堆平仄 , 犹如一具骨架 , 没有肉体和生命 。所以必须先会写诗 , 再学习格律 。诗写好了 , 既使格律稍不完美 , 也是暇不掩玉 。相反如果只知格律 , 而不明白诗为何物 , 那便是舍本求末 , 永远写不出真正的格律诗来 。
【我这样认识格律诗对吗 对格律诗的认识】各位诗友:我的以上解答 , 或叫认知 , 对不对啊?有些什么问题呢?能否赐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