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石商业评论|“硬核”的中联重科与低调的掌门人詹纯新

砺石导言:成功的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是相同的 , 比如过硬的产品质量 , 诚信正直的企业文化 , 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企业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埋头苦干的拼搏奋斗…… , 中联重科的成功 , 亦是如此 。 大道从不远人 , 只是能做到的人和组织 , 却总是少数 。
砺石商业评论|“硬核”的中联重科与低调的掌门人詹纯新
文章图片
砺石商业评论作者张军智|文
1
一家被低估的企业
在足球赛场 , 两支同一城市球队之间的比赛 , 被称为“同城德比” 。 在中国的企业领域 , 也有不少“同城德比” , 他们不仅行业相同、实力接近 , 而且还在空间上共处一城 , 比如伊利和蒙牛同处呼和浩特、华为和中兴同处深圳市、海尔和海信都在青岛、杉杉和雅戈尔都在宁波……
与上述企业类似 , 在工程机械行业领域 , 也有一对“同城德比” , 这就是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 。 虽然三一重工总部在2012年以后陆续已经搬迁到北京 , 但这家崛起于长沙 , 且母公司三一集团依然在长沙的公司 ,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 , 其实还是一家长沙的企业 。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头部企业 , 三一重工声名赫赫 , 其产品不仅畅销全球 , 而且在全球聚焦的智利矿难营救、福岛核泄漏事故中 , 都曾大出风头 。 另外 , 相比中国大多数重工企业的国企出身背景 , 三一作为一家从零起步的民企发展成行业巨头 , 其成长历程本身就极富传奇性和故事性 , 这也让三一的创始人梁稳根与几大高管 , 成为媒体多年来追逐的焦点 。 他们的创业故事也被很多媒体翻来覆去讲过很多遍 , 以至于很多大众读者 , 都能讲出三一的一二三事 。
相比于三一的鼎鼎大名 , 三一多年的“同城死敌”中联重科 , 就显得相当默默无闻了 。 但事实上 , 中联重科也是一家极具实力的工程机械行业巨头 。
不久前 , 新浪财经科创属性研究中心对各行业上市公司有效发明专利进行了排名 。 在其发布的机械设备行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排行榜中 , 中联重科以2258件有效发明专利的总数量 , 力压中国中车、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太原重工、振华重工等等实力强劲的巨头 , 位居行业第一名 。 而在去年的“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中 , 中联重科排名186位 , 也排在行业第一的位置 。 中联重科还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次荣获国家专利金奖 , 拥有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5大国家级创新平台 。 可以说在技术研发实力上 , 中联重科足够“硬核” 。
砺石商业评论|“硬核”的中联重科与低调的掌门人詹纯新
文章图片
在企业实力上 , 中联重科长期位居中国500强企业之列 。 在2019年的《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中 , 工程器械类只有三家公司上榜 , 分别是三一、徐工和中联重科 。 在英国KHL集团发布的“2020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 , 中联重科排名全球第10 。
在企业经营上 , 中联重科与一些行业知名企业相比 , 也不遑多让 。 中联重科曾连续十多年 , 创下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的佳绩 , 成为全球增长最为迅速的工程机械企业 。 2019年 , 中联重科实现营收433.07亿元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43.71亿元 , 达到了其发展历史中 , 经营质量最好的一年 。
尽管实力不俗 , 但除了多年与三一恶斗 , 弄得满城风雨之外 , 很长时间里 , 外界对中联重科都关注甚少 。 或许这跟这家企业低调的作风有关 , 即使前多年与三一纷争期间 , 中联重科也鲜有对外的公开回应 。 纷争期间 , 在企业内部 , 中联重科也要求员工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 不要被外界的传言干扰 。 在笔者看来 , 中联重科能与以“狼性文化”著称的三一缠斗十几年 , 至今仍屹立在行业头部 , 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而做为一家成功的企业 , 中联重科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