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好书·推荐


谢稚柳|好书·推荐
文章插图
《谢稚柳讲书画鉴定》
谢稚柳 著;劳继雄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谢稚柳讲书画鉴定》是古书画鉴定大家,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先生集毕生书画鉴定经验之作,由其弟子劳继雄先生遴选编排。本书收录了谢稚柳毕生考鉴古书画的重要论文,内容涉及鉴定理论与方法、古代法书、古代名画以及其他部分。本书中如《梁楷〈黄庭经神像图〉》《清代的两位大收藏家》等均为鲜见出版的文献。本书后有两个附录,其一是谢稚柳对台北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名画三百种》的鉴定意见,其二,是劳继雄先生在跟随谢先生八年巡回鉴定过程中记录下的重要鉴定意见。与谢稚柳的论述相互参看,可较为全面地反应其鉴定思想、方法,系学习书画鉴定的必备资料。
谢稚柳先生的书画鉴定学(代序)
文 / 劳继雄
谢稚柳先生集鉴定家、书画家、收藏家和诗人于一身而盛名于世。他为我国的文博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在书画鉴定上成就卓越。1983年,已是高龄的谢先生受国家重托披挂上阵,组建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率领国内一流专家对中国公立博物馆及相关文物单位所藏历代书画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鉴定,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这一工作历时八年,最终圆满完成。谢先生不但对国家的文博事业和古书画鉴定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也达到他自身书画鉴定生涯的顶峰。
谢稚柳|好书·推荐
文章插图
到目前为止,书画鉴定还没有科技手段,真假的甄别基本上还是凭专家通过对传世书画长期研究积累的经验去目鉴。由于中国书画的独特性,这一传统鉴定方法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起着主导作用。鉴定是一门比较学,这是业界的共识。但由于切入点不同,对书画的风格习性就有不同认知。由此,对同一件书画作品,不同鉴定家之间可能会产生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这是鉴定中矛盾产生的主因,也是凭经验目测的不足之处。

鉴于存在的问题,谢先生认为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都是画家随兴创作的产物,而画的好坏及固有风格的转变,与环境、工具、情绪、时间等的变化相关,有时会变得自己都不能辨别。所以,对传世书画,特别是稍异于本来风貌的书画,鉴定上就不能轻易说假,而需要用扩大的眼光去捕捉两者之间的关系,设想转变的可能因素,以达到还其本来面目的目的,从而尽量避免和减少鉴定中的失误。这就是谢先生首次提出的扩大鉴定的理论。
谢稚柳|好书·推荐
文章插图
谢稚柳|好书·推荐】从认识画中的“一笔画”来追寻画家的风格特性,是谢先生鉴定书画的另一大特色。所谓“一笔画”,是指书画中的基本笔墨线条。谢先生认为一幅画由千笔万笔构成的,但归根结底始于一笔。画中的“一笔画”正是画的基因,不仅揭示画家的性格特点,也透露了画家的笔墨功力,决定画的优劣。
一般而言,作伪者大多生活于社会下层,他们不讲究笔墨,追求的是如何获取最大利益。所以,这些赝品大部分以模仿为主,笔墨低劣、线条僵硬板滞。反之,名家之画线条抑扬顿挫,浑厚苍劲,特别流畅自然,而且性格特征强烈。如把前后两种线条作比较,各自的优劣差异就显而易见了。当然,也有少数伪品出于名家之手,其笔墨线条自然不同凡响,如张大千便是其中之一。出于张大千之手的石涛、八大山人,水准之高几可乱真。如果对这些画家的作品没有深入了解,其真假是很难识别的。
从扩大鉴定到“一笔画”鉴定,二者都源于谢先生长期的笔墨耕耘与对绘画风格变化的领悟,再由此及彼,运用到鉴定中去。所以谢先生以鉴定家、书画家的双重目光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书画的好坏,更是笔墨间的内在关系,包括书画的时代特性和流派传脉,最后得出结论。这无疑是超出常规的科学鉴定方法。
谢稚柳|好书·推荐
文章插图
在当代书画鉴定界,素有“南谢北徐”之说,分别指南方的谢先生与北方的徐邦达先生,这是业内对二位鉴定权威的肯定与赞誉。谢先生的扩大鉴定理论与徐先生关于书画代笔问题的考证,是两位专家鉴定经验的升华。但正由于观念不同,在对具体某件作品作鉴定时,他们有时会持有相反的鉴定意见,但本质都源于对学术的坚持己见。我们曾在一起工作、生活多年,所看到的老专家们包括谢稚柳先生与徐邦达先生,都是和蔼可亲的。他们工作时严肃认真,工作之余则经常相互打趣逗乐,显得其乐融融。坊间有传谢稚柳先生看画较松,徐邦达先生看画较紧。所谓看得松,实际是为了尽量减少因画风的变化而走眼,误把真迹打入冷宫的积极举措。而看得紧,则是防止以假为真,所以把那些稍异于本来风格的作品或定为代笔,或归之赝品。这正是二位鉴定大家的独门技巧,没有谁对谁错,目的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