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这19位专家观点,你得细品,中国当前重中之重的这件事( 三 )


第一 , 政策应该有支持 , 但要克制 , 不要把所有子弹打光 , 要留有余地 , 考虑应对新的冲击、包括疫情反弹 。
第二 , 稳杠杆政策不能丢 , 防风险的“紧箍咒”不能去 。 在杠杆率攀升过程中 , 侧重于纠正杠杆率错配 。 希望最近推出的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措施 , 能够有助于缓解这方面情况 。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
推动高科技重资产企业发展
现在有两方面重点 , 一是主要应解决就业问题 , 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就业问题;二是要把重点放在高科技、重资产企业发展上 。
如果仅靠小微企业 , 经济发展动力有限 , 真正带动整个经济发展还得靠高科技、重资产企业 , 这样的企业产业链很长 。
建议应该发行特种国债 , 解决目前上万亿元留抵税款退税的问题 。 同时 , 引导资本投入 , 让农民工更多地到城市就业 , 实现收入的增加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
寻找纾困政策的切入点
疫情之下 , 要寻找纾困政策的切入点 。 她提出两点建议:
一要加强社区建设 , 搭建就业平台 。 让社区更好地了解社区内就业情况和就业愿望 , 由社区搭建经营场所 , 通过数字网络信息系统的协助 。
第二发挥大数据平台公司的助贷作用 , 让信贷政策更好地落实下去 。 应该允许大数据公司做银行的风控信息服务商 , 让互联网银行可以和传统银行实现更好合作 。
企业 , 如何走出困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需要制度解决
当前困扰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 需要制度解决 。 而所谓制度解决 , 四个要点 。
第一 , 我们一定要在理论上、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力 , 而不仅是“有效补充” 。
第二 , 需要有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机构 。 小企业需求非常多 , 不仅是资金 , 还有技术、人才、市场信息、信用等 。 如果按需求排序 , 对资金的需求并不能排在最前面 , 因此要有的放矢 。
第三金融科技使用问题 。 要运用金融科技 , 更好触达小微企业 。 要促进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更好结合 。
第四对小微企业支持需要组织 , 这个组织应该有投资功能 , 这才能有针对性解决小微企业的痛点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
精准施策 , 高效保市场主体
当前 , “保市场主体”非常重要 , 尤其是那些和外部经济联系紧密的企业 , 面临比较大的困难 。
不同行业企业面临困难程度不同 。 现在情况下不应强调普惠 , 而是对不同行业企业提供不同帮助 , 可以精准施策 。
很多政务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设计非常精准的政策 。 比如 , 可以运用海关数据和增值税发票数据 , 找到哪些行业销售受到影响比较大 。 同时 , 还可以从社保、个人所得税等数据 , 分析哪些行业人工负担比较重 , 给他们精准的政策支持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
政策重点逐渐转向重建
疫情之下 , 政策对中小微企业与低收入家庭的支持十分重要 。 抗击疫情是一场全球性的持久战 。 病毒有反弹风险 , 全球传播影响经济 , 企业和居民行为也可能改变 , 经济复苏会十分缓慢 , 甚至出现反复 。
为此提出两方面建议:
第一 , 如果把应对政策分为抗疫、纾困和重建 , 现在重点应该逐渐转向重建 。 但小微企业与困难家庭的压力会持续 , 要利用社保体系、数字经济和脱贫政策等继续纾困 。
第二 , 在过去一段时间 , 已经采取了很多财政货币与金融政策缓解经济困难 , 但不得不防的是 , 金融风险的高峰可能会到来 , 政策需要未雨绸缪 , 包括考虑如何处置不良资产 , 补充资本及中小银行定位的问题 。
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