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照射着美丽的景色,)
Listless and lost the heart.
(令人心荡神迷,)
———where is the garden“gay with joyous cries?”
(但是发出欢乐笑声的花园在哪里呢?)
(3)汪榕培译:
The flowers glitter brightly in the air,
(百花在空中闪闪发亮,光彩夺目,)
Around the wells and walls deserted here and there.
(但到处是坍塌的墙壁和干枯的水井。)
Where is the“pleasant day and pretty sight”?
(愉快的日子和美丽的景色到哪里去了?)
Who can enjoy“contentment and delight”?
(谁能在这里享受到“安逸和欢乐”呢?)
比较一下两种译文,第一行的万紫千红,白之重复用形容词比汪译只用一个动词显得更有力量,但第二行“断井颓垣”只译了“井”,第三行加了“月”。又不精确。第四行和前三行有什么联系? 两种译文都不清楚。我们来看看中国翻译公司出版的译文吧:
(4) 中国翻译公司译文:
Ariot of deep purple and bright red,
(深紫浅红五彩缤纷争风斗艳,)
What pity on the ruins they overspread!
(可惜百花齐放在一片废墟之上。)
Why does Heaven give us brilliant day and dazzling sight?
(天为什么给人光辉灿烂的日子,绚丽夺目的景色?)
Whose house could boast of a sweeter delight?
(哪一家能显示比这里更甜蜜的欢乐?)
比较一下三种译文,中译公司第一句用了riot (五彩缤纷)这个名词,可以说远远胜过白之的两个形容词。这就是说,中国译者不但理解母语更深,而且在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上,也不在英美译者之下。第二句用了ruins (废墟)来译“断井颓垣”,也比白之只译“断井”更加全面,比汪译如何呢?这又有一个理解问题了。“断井残垣”是不是只限于“井”和“垣”,而不可以指别的废墟呢?答案是否定的。所以白之只译“断井”有所不足,而“废墟”却包括“断井残垣”在内,所以译文不在汪译之下,却在白之译文之上。第三、四句的三种译文都不相同,到底谁是谁非?有无高下之分呢?这就要看原书的上下文了。下文说:“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意思是说:园中有这么好的景色,怎么老爷和奶奶从来没有提到过呀?那“良辰美景奈何天”就可能是说:天下怎么有这样好的美景?“赏心乐事谁家院?”也可能是说:哪一家能在这里欣赏美景,尽情欢乐呢?如果这样理解不错,那白之的译文加了月光,问花园在哪里?就显得文不对题了。汪译提出两个问题:问良辰美景到哪里去了和谁能享受安乐,也不知道根据什么?只有翻译公司译文问天下为什么会有这种美景,哪一家比这里更欢乐?和下文更好联系。由此可见理解中国诗词歌剧之难,外国人远远不如中国人,而理解后,中国人用英文表达的能力却不一定在英美译者之下。所以徐志摩说:中国诗只有中国人译得好。
但是美国译者宇文所安却说不能让中国人把中国诗词译成英文,因为他能把中文译成英文,却不能把英文译成中文。他不知道,英美译者理解中文诗词不如中国译者,中国译者英译中国诗词却不一定不如英美译者。就以宇文所安为例,他译杜甫《江汉》“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把老马识途译成年老的官员了。译李白《月下独酌》“行乐须及春”为The joy I find will surely last till spring (我发现的快乐肯定会延长到春天),把及时行乐都理解错了。表达能力也不见得胜过中国译者,如《独酌》“永结无情游”:“Let us join in travels beyond human feelings.”中国译者译为Our friendship will outshine all earthly love (我们的友谊会使人间的感情黯然失色),outshine就比beyond有力。批评文章见《中华读书报》3月9日第18版,这里不多说。中国人能否把诗词译成英文,这事有关中国文化能否走向世界,中国梦能否实现的大问题,所以就写这篇小评论了。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来源:文汇笔会
- m即刻出发,与Max Mara共赴伏尔泰酒馆之约
- 王力|五言律诗中,四一结构常见的几种分类,工对与宽对的区别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感染力|民进巴中市委会主委秦渊:用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凝心聚力
- 萧潇|斗破苍穹:萧炎与美杜莎的婚礼办不成,萧潇的来历捋清楚
- 教育部|北京出版集团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名家|“江山壮丽——中国美术馆藏山水与风景题材作品展”展出名家力作130余件
- 多元性|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五: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
- 双艳|浙江一“可怜茶”,曾与西湖龙井并称“双艳”,可因太便宜被嫌弃
- 李青松:生态文学的立场|名家说 |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