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长平之战后,白起宁死不愿再次攻赵,这是为什么呢?( 二 )



赵国实力尚存 , 灭赵已经错过了时机
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 。 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 。 且诸侯救日至 , 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 。 今秦虽破长平军 , 而秦卒死者过半 , 国内空 。 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 , 赵应其内 , 诸侯攻其外 , 破秦军必矣 。 不可 。 ”秦王自命 , 不行;乃使应侯请之 , 武安君终辞不肯行 , 遂称病 。



《史记·白起列传》中的话 , 已经完整地解释了白起的意思 , 邯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攻占 , 邯郸距秦国远和距诸侯各国近 , 赵国虽然损失惨重 , 但是秦军也是丧师近半啊 。 秦军远攻邯郸 , 必然受到赵军和诸侯联军的两面夹击 , 这样的战争白起已经明确表态 , 即使他去了也一样战败 , 但是已经膨胀起来 , 想疯狂一把的秦昭王根本听不进去 。 秦将王陵和王龁的两次进攻邯郸均是损兵折将 , 阵亡近二十万人 , 两次均是被诸侯联军击败 ,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两次战争期间 。


而为什么在长平之战刚结束后 , 白起强烈主张乘胜灭赵 , 而九个月后就开始反对了呢?这里我们要看到一个战机的问题 , 长平之战赵国之所以战败 , 战场的指挥失误只是其中最小的一部分 , 而最重要的是赵国的战略和外交的严重错误导致的 。 长平战罢 , 白起坑杀赵国降卒 , 仅放回数百少年回赵国报信 , 而秦军随后掩杀赵国 , 一则攻其不备 , 战败的消息刚刚传回来 , 赵国还来不及调兵迎战 , 可一举攻下邯郸;其二心理震慑 , 在刚刚得到赵军被坑杀的消息的时候 , 在这短暂的时间内 , 赵国上下尚且陷入悲伤和恐惧之中 , 这时最难形成战斗力;其三诸侯无法救援 , 这时候秦军突然兵临城下 , 赵国尚且来不及求援 , 就会被白起拿下 。


但是时机错过了 , 九个月后 , 赵国举国哀伤 , 有时间化悲愤为斗志 , 上下一心共抗秦军了 , 成了哀兵;当头挨了这么一下子 , 赵国也有了充分的时间向各诸侯国求援了 , 并且缔结新的盟约了 , 这样秦国就不再是攻打一个赵国了 , 要对付韩赵魏和楚国的联军了 , 很难获胜了 。
邯郸对六国 , 比赵国更重要
邯郸是赵国战国二百多年的国都 , 对赵国很重要 , 但是这样一块地处河北和河南交界处的土地 , 对赵国真的这么重要吗?我认为走到战国后期 , 谁处在四战之地 , 谁就要第一个死 , 而邯郸这样一个和秦、韩、魏、齐、燕国交界的土地 , 到战国后期完全就是赵国的累赘 , 只是赵国君臣被眼界所限 , 整个三晋都沉浸在晋国层级的百年霸业中无法自拔 , 殊不知中原是一块宝地 , 但同样的“匹夫无罪 , 怀璧其罪” , 韩赵魏三国 , 自己掂量一下自己 , 谁有当年晋国南征楚国、东侵齐国、西败秦国的势力呢 , 一个也没有 , 而三国相互之间又矛盾重重 , 三晋早已成了战国中的弱鸡了 。


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制后 , 强盛一时 , 成为秦国统一六国中 , 最大的对手 , 但是赵国的土地虽然不辽阔 , 但却地形复杂 , 而且赵军战斗力强悍 , 但因为国都处于四战之地 , 赵军被过分地消耗在绵延不断的战争中了 。 假使长平之战后 , 赵国壮士断腕 , 丢掉邯郸周围的土地给秦国 , 而自己退回到晋阳和代郡休养发展 , 避免历史上丢失了太原、雁门、云中三郡 , 被秦军从太原出兵两面包抄的危险 。 这样赵国从一个四战之地 , 变成了只和秦国、燕国接壤的国家 , 他可以有更多的兵力去对付主要对手 , 从地缘政治来说 , 这时赵国也是占据了有力地势 。 这样一来 , 就把秦国完全暴露在了六国眼前 , 成为一个和六国都接壤的国家 , 那么战国局势就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秦国将深陷与六国连绵战争的泥潭 , 到时秦国能否完成统一大业都不好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