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同样的课,同样的老师,不同的学生,感受完全不同。作家张德芬的一次线下课,其中一位学员觉得和自己期待的不同,觉得失望。而另一位需要靠翻译,才能听懂的外国学员,却觉得那一堂课收获满满。
事后张德芬看两位学员不同的感知,分析其中那位感到不平的学员,除了觉得自己吃亏,全然看不到已有的收获,她的身上存在一种“被剥夺创伤”。“被剥夺创伤”的感受,很有可能是从小在家庭教育中,刻入了生命中,成了一个人行为处事的自带模式。这是张德芬在《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分享的亲身经历。
文章插图
张德芬老师的作品,陪伴了我很多年。看她的文,心中会感到温暖。在《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里,张德芬带着读者,分析自己的情绪,学会向内看,与情绪和解,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轻盈。
三种家庭中,常见的“被剥夺创伤”,你家中招了吗?怎样的情形,会造成一个人的“被剥夺创伤”?张德芬在《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里,分享了在家庭中,容易出现“被剥夺创伤”的三种情形。
- 不公平对待
- 言而无信
- 忽略感受
这种视频,不少见。家长们以为的“有趣”,实际上藏着“不公平对待”。孩子不懂?不会的,他们的心中非常清楚。
前段时间,陪我家老大参加一堂陶艺课时,非常巧,那一组的小伙伴,家里都是两娃。聊起与弟弟的日常,其中一位姐姐,一脸平静地说“看着弟弟就很想打他”。问及原因,是每一次和弟弟起争执的时候,她妈妈无一例外都是帮着弟弟,同时还会加上一句“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所以,她如果出手,都是在家长看不到的地方。手足情?没有的,在她看来,只有对弟弟的厌恶。
文章插图
【 孩子|建立孩子的人生情绪盾牌,做娃的能量充电宝】“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这句话,是很多老大讨厌听到的话。有一次,我家老大在路上看到她同学在大哭。事后问同学原因,是她的作业本被妹妹撕掉,她妈妈却不以为然,觉得撕了就撕了。让女孩在校门口就忍不住大哭的,是她妈妈的那句“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两姐妹之间只要有冲突,不管妹妹做错什么,妈妈对妹妹都是没有责备。所有的事,都要“让着妹妹”,女孩心中积累了太多的怨气。
多子女家庭中,家长经常性地“不公平对待”,会造成孩子的“被剥夺创伤”。
你的承诺,是我信任墙的基石父母对孩子的信守承诺,会筑起孩子对他人的信任感。
心理学家胡慎之提起与他爸爸之间的隔阂,小时候2件事,给他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一次是他爸爸承诺放学后,带他去吃好吃的。结果胡慎之等了很久,只等来妈妈。另一次是爸爸第一次带胡慎之去儿童乐园玩,结果中途有事,爸爸将胡慎之交待给儿童乐园的门卫,也没有在承诺的时间回来。这两件事,造成了胡慎之和爸爸之间的隔阂,并且很难消除。
就像成年后的胡慎之说的“兑现承诺比承诺重要”,不信守承诺,会对亲子关系,产生裂痕。想要修补这条缝隙,未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千万别高估自己履行承诺的能力,也千万别低估孩子的记忆力,想好之后,再对孩子做出承诺。我们对孩子是否信守承诺,会影响到孩子的信任观建立。
你的正确关注,才是我的情绪解药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未必是事实。医学博士施琪嘉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里提到,如果大人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会产生一种“憋屈感”。误解会产生“憋屈感”,那么忽视呢?张德芬在《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里,提到如果家长忽视孩子的感受,会带来“被剥夺创伤”。
关注孩子的感受,需要我们做大人的,有更多的觉察,和更多的行动。我家老二,起床时间越来越早。因为觉得他5点多起床,会打乱我的计划。听到他呼唤我的声音,不太情愿地走过去,说出“怎么又起那么早”。他听出了语气中的责备,大哭一场。哭完之后,还跑到桌子底下,躲起来。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欢团|晨读 | 欢团圆子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eszter|妈妈每周带女儿摘野菜 并利用找到的食材做饭
- 鸡舍|可生食鸡蛋成消费"新宠",它真的安全卫生吗?
- 中老年人|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竟然会加速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