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正道直行的屈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艺瑶
政治家|正道直行的屈原
文章插图
图为傅抱石所作《屈原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傅抱石自20世纪40年代起开始为屈原造像。在抗战期间,他曾与老友郭沫若一同通过屈原这一伟大形象宣扬爱国精神,借此唤起国民的战斗情绪,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机。
每到端午,我们自然想起屈原。千百年来,是什么让人们这样怀念屈原,而且用一个节日长久地纪念他?就屈原的精神内涵与其文化价值,本报采访了相关专家。
屈原是一个想有所作为、有抱负的政治家,其对理想的坚守体现了他作为孔子及儒家思想继承者对“美政”的追求
采访人员: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起源于何时?屈原缘何成为端午节民间的重要纪念?
方铭: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本身的起源,其历史可能追溯到上古时期。由于端午节的历史远早于屈原,在历史上,与端午节建立联系的人物和事件也不止屈原一人。古代端午,有众多文化风俗活动,因地域和年代的不同,展现出丰富的面貌。
自汉代以来,端午节的活动,更多的就是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了。《艺文类聚》引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五月五日,以五采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亦因屈原。”又引南朝吴均所著《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后者虽是神话志怪小说,但由此可知,包粽子、系五彩绳之类的风俗,与屈原早有关联。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伟大诗人。屈原最终自沉汨罗江,他高洁的人品和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勇气,受到了历代中国人的崇敬,这也是端午节的主题逐渐演变为纪念屈原的内在原因。
采访人员: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如何从多个层面去认识屈原?
方铭:现在我们应从多个层面理解和评价屈原。首先,对屈原的把握,不能脱离其政治活动。屈原的作品,表现的内容正是他的政治活动和政治遭遇,以及政治活动和政治遭遇所带来的思想感情方面的期待与沮丧、希望与失望。抓住屈原的政治活动轨迹,才能准确把握屈原作品、人格精神的内涵。
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而楚国的政治却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楚王重用的都是他的近亲,导致优秀的人才不但不能在楚国得到重用,还深受迫害。屈原是一个想在楚国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但是楚国不能给他提供大有作为的舞台。不能有所作为,和想有所作为,这是屈原悲剧命运的根源。
在巨变的战国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动,成了这个时代弄潮儿们追逐的目标,战国时期成功的政治家无不体现这个特点。而屈原却不同,他把拯救国家和民族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世俗和权贵来提供自己的产品。他在政治上想有作为的同时,是有自己坚守的。
屈原是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更是一位坚守理想和操守的政治家。屈原思考拯救楚国的指导原则,思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的有关问题。在思考楚国现实困境的时候,屈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要实现尧舜禹汤文武之“美政”。
屈原的“美政”理想是孔子和原始儒家所推崇的“唐虞之道”和三王“德治”政治。
同时,他恪守君子之道,坚持“知止”和“君子固穷”的价值底线。因此,有人说屈原是法家或者改革家,事实上是不准确的。屈原是一位坚守传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价值,不在于他在战国时期体现了怎样的改革意识,而在于他知道人民的幸福依靠回归“选贤举能”的美政。
总而言之,屈原是一位有理想和想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个有坚守的政治家,其对理想的坚守体现了他是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继承者。
屈原的精神在于他正道直行的人生态度、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追求美政的坚定理想、九死不悔的底线意识
采访人员:屈原身上蕴藏着众多美好品行,您认为屈原的精神包含哪些层面?
方铭:在历史上,屈原的精神价值主要体现在“清廉”、“忠信”的人格。在今天,我们理解的屈原精神的内涵可能应该更为广阔。就屈原精神的现代意义而言,我觉得以下四个方面是最为重要的,而且是最有现实意义的:
一是正道直行的人生态度。司马迁说屈原“正道直行”,这个评价是非常精确的。屈原是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一个坚守正直的人。屈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核心和最根本的,就是希望通过自己正直的行为,能促进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他致力于坚守正道,不断求索,从不蝇营狗苟,苟且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