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经过了两年多时间,到了1980年底,各人分工写的初稿先后写出来了,范先生的标点校勘也完成了,借调的同志也返回原单位。在此期间,我局将向先生“文革”前未能出版的《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影印出版了,周连宽先生的《大唐西域记史地研究丛稿》也加工发稿了。接着,我又花了半年多时间,将《西域记校注》初稿整理删补,统一体例,并将分散的校勘、注释和正文剪接连贯起来。1981年下半年,我将粗具规模的《大唐西域记校注》初稿送季羡林同志审阅。
这时季羡林同志已在动手写他的长篇文章《西域记校注》前言。在审阅初稿中,他不但逐字逐句地阅读进行修改,而且还亲自改写了不少注释条目。如长达三千字的《四吠陀论》的注释,就是他全部改写的。他还亲自查阅了注释的引文,发现大部分的引书,都有问题,又请王邦维同志将全部中外引书的引文核对一遍。这样又花了一年半时间。到1983年7月,经他审定后的修改稿,交回编辑部。我又用了约四个月时间,将全稿作最后的加工整理,统一体例编排,选定了二十多幅装饰插图,然后才于1983年12月发稿。至此,63万字的校注本,经前后二十多年的努力,总算告一段落,我也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现在,《大唐西域记校注》已经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它的质量如何,尚有待读者的检验和评价。但它毕竟是这部重要史籍的我国第一个比较全面的校注本,而且几经曲折,有着二十六年的历程。而首创其事的向达先生已于1966年去世,后来参加校注的杨廷福先生也在1984年因病逝世,都来不及见到此书的出版了。季羡林同志曾说过:“靠个人的能力要完成这件工作,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集体力量。现在参加校注工作的同志都是很难得的一时之选,今后再也不可能集中这样一批人来搞这一工作了。”由于此书经历时间较长,参加的人也比较多,而我则始终参与此一工作的全过程,因志其事,略述如上,作为二十六年间此书整理出版过程的一个小结吧。
本文原载《书品》1986年第1期
来源 中华书局1912公众号
编辑:谢永利
【 编审|中华书局编审、著名中外关系史学者、古籍整理专家谢方逝世】流程编辑 吴越
- 盐水|4种肉、菜直接用水洗当心越洗越脏!厨房老手都做错了
- 食盐|家庭用盐怎么选?无碘盐、低钠盐、玫瑰盐、加钙盐 很多人没选对!
- 纸箱|铁罐、陶罐、木箱、纸箱,哪种包装最适合存白茶?分享成功经验
- 票数|四川稻城皮洛遗址、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入围!
- 萧炎|斗破苍穹:炎盟内部有问题,乌镇、柳昌登场,萧炎亲自出马
- 喜茶奈雪降价、乐乐茶再关门店 新茶饮三巨头怎么了?
- 河南商报|方便面、调味料……舌尖上的南街村制胜法宝原来是这
- 创意|小院、漆画、面包片,烤鸭怎么吃更有创意?
- 何 弘、尚伟民报告文学《粮食,粮食》:一部文史兼备的史诗|文学评论 | 粮食
- 食品添加剂|香煎鹅肝、甜点上洒装饰用金箔粉?高档西餐厅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