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代晋商用印的研究

清代晋商用印研究
——以山西民间商业文书票据为例
曾旭
摘要:商业印章在传统民间商业文书系统中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是商人处理商务活动时的必备工具 , 在不同区域、不同商帮及不同门类的商业文书之中 , 都能见到印章的使用 。 清代晋商在商业用印方面尤其讲究 , 从商务票据到个人信函均有涉及 , 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用印体系 , 从而对晋商的会计制度及信用机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 本文通过梳理晋商的合同、汇票、借据、清单、账册、书信、运单、钱帖、当票及广告包装等商业文书 , 结合印章的使用来分析其功能及目的 , 厘清晋商用印的规范及体系 , 并在此基础上透视清代商人的商业运营与管理方式 。
关键词:印章;商业文书;信用;契约精神
印章 , 也称为“印信”、“图章” , 常作为权力象征、信用凭证和身份标识 。 印章大致可分为官印和私印 , 前者多见于官方文书及公务活动之中 , 后者常见诸艺术作品、古籍藏书或私人文书 。 明清时期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 纷繁复杂的商务活动所产生的商业文书数量庞大 , 伴随而来的商业用印也越来越多 , 这些都深远地影响着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 。 晋商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商人群体 , 在长达数个世纪的商业活动中 , 为适应日益发展的长距离贸易及资金融通的需求 , 晋商形成了一整套严密而规范的商业体系 , 其中包括门类繁多的商业文书票据、科学严谨的簿记制度和先进的会计体系 ,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商业印章的使用 。 可以说 , 两者相互促进 , 相互作用 , 逐渐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 。
目前就晋商的文书研究而言 , 呈现出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 。 [1]主要表现为利用契约文书的文献内容探讨其中所显示的商业金融、山西地方社会经济史等领域的问题 。 尽管如此 , 山西民间商业文书存在着的“碎片化”问题依旧严峻 , 譬如书写、术语、数字、文本制造等等 。 尤其是山西民间商业文书的用印问题 , 学界的研究至今仍相对薄弱 。 [2]
笔者以为 , 孤立地谈印章 , 或者局部地谈印章的某些功能 , 则难于立体地呈现其本身的功能和价值 。 若能从具体商业文本出发 , 将印章和文本联系起来 , 必能更好地解读印章和商业文书的文本内涵 。 因此本文拟结合印章、商业文书进行综合分析 , 从而梳理晋商的用印体系 , 希冀能对推进民间文献的解读“规范”有所增益 。
一、关于商业印章的分类及形制
晋商的商业印章 , 依笔者目前所见 , 按其在商业文书中的用途 , 可以分为抬头章、押数章、落地章、骑缝章、防伪章、纪年章、提示章、核验章和勘误章等等 。 [7]
抬头章 。 顾名思义 , 就是加盖于文书票据开头部分的印章 , 在行文或者书写敬称之前加盖 。 古代文书的书写习惯是从右至左、从上至下 , 因此抬头章的位置一般是在文书的右上角 。 从该类印章的形制和文字纹饰来看 , 大多取材于民间的祥瑞图谱 , [8]常见的有:财神、天官、刘海戏金蟾(亦作“刘海撒钱”)、和合二仙、苏州大阿福、福禄寿三仙、树叶、书册、黄金万两等等 , 样式比较纷繁复杂 , 其寓意多为吉祥喜庆 。
押数章 。 一般钤盖于文书票据的数字之上 , 一来用于防止数目篡改 , 二来表示价值生成 。 考察其形制 , 一般为菱形 , 也有别的形制 , 如圆形 。 [9]一般而言 , 这类章一般都带边框 , 边框有的带纹饰 , 有的无纹饰 。 边框纹饰相对简单 , 常见的有回纹、万字纹 , 有些会嵌上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及宗教法器样式 。 这种印章 , 刘建民、王雪农在《中国山西民间票帖》一书中作“押款章” , 李锦彰《晋商老账》一书中也称为“押款章” 。 笔者以为不妥 , 还是应当称为“押数章” 。 因为从诸多存世文书资料看 , 该类印章钤印于不同性质的数字之上 , 如日期、股份数量等等 , 并非一定是款项金额数字 , 因此用“押款章”未免狭隘 。
落地章 。 这是对应于抬头章而言的 , 该章使用于文书票据结尾处 , 也称“落底章” , 意味着行文内容的正式结束 。 考察其形制 , 多为长方形、方形 , 印面分上下两栏 , 上栏为地名 , 下栏为商号名 。 有些带边框 , 有些不带边框 , 纹饰繁简不一 , 回纹、万字纹也是其常用的素材 。
骑缝章 。 此类章应用颇为广泛 , 一般一方印同时加盖于若干份文件之上 , 每份文件取该章印纹一部分 , 然后由利益相关者各执一份 , 其作用类似于“勘合” 。 当然 , 这种章也没有固定的形制 , 但一般会选择比较狭长的矩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