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美国封杀的华为,任正非提前下了一招险棋( 七 )


进入海外市场 , 打开突破口的 , 则是那些饱受战乱、贫穷侵扰的国家 。 这样的市场 , 往往面临着血的代价 。
2003年6月 , 华为与阿尔及利亚签约不久 , 华为员工刚刚购置完办公用品 , 在距离办公室不足100米远的地方 , 一辆汽车便发生爆炸 。
在刚果 , 华为员工会议期间 , 便有子弹突然射到屋内墙壁上 。
除了战争 , 笼罩在华为人头上的还有疾病 。
非洲的疟疾、埃博拉 , 越南的登革热 , 都曾让华为人饱受折磨 。 同时远赴海外 , 华为人也长期忍受与家人分离的苦楚 。
员工飞到哪里工作 , 任正非也没有停下 。
战火激烈的中东 , 任正非说:“我若贪生怕死 , 何来你们英勇战斗!”
任正非来到非洲:“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 胜则举杯相庆 , 败则拼死相救 。 狭路相逢勇者胜 , 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他创立“狼性”文化 , 将华为比作土狼 , 国外企业比作狮子 。 狮子强大威猛 , 独霸一方;而土狼作为挑战者 , 体型略小 , 只能以百敌一 , 不达目的绝不撤退!
很多时候 , 华为的销售也像狼一样 , 成群而上 , 又快又狠 , 从深圳奔向全世界 。
但走出家门 , 就会付出代价 。 任正非曾说:“全球每掉一架飞机我都很着急 , 因为担心上面有华为员工 。 ”

2005年尼日利亚空难 , 3名华为员工丧生;
2007年肯尼亚空难 , 1名华为员工丧生;
2009年法航空难 , 丧生的9名中国人全部为华为员工;
2014年消失的马航MH370 , 2名华为员工再也没有回来……
即便如此 , 想要进入欧洲、美洲市场 , 华为面对的仍旧是巨大的屏障 。
首战登陆欧洲市场 , 华为准备了最低的报价 , 最高质量的服务 , 但对方根本没有给中国人机会 , 认为这是“商业陷阱” 。
不仅要面对“卖贵了没人买 , 便宜了被认为是陷阱”的质疑 , 同时华为还要面临质量上的严苛考验 。
2004年 , 华为试图进入英国市场 , 英国电信成立采购认证团进行12方面的认证 , 结果仍未得到认可 。
一直到2005年 , 华为才最终与英国电信签订正式合同 , 标志着华为被发达国家接受 。
2014年 , 任正非与时任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
看似喜大普奔的结果 , 背后有着华为的另一套政策——对人才的偏爱 。
任正非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 很多年前 , 他们从俄罗斯花了几倍的价格招聘到一位年轻的数学家 。
他很年轻 , 不会谈恋爱 , 只会做数学 , 不谙世事 , 即便任正非给他颁奖 , 他也只说三声“嗯” 。
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 , 没有人知道他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鼓捣什么 。 不知有多少次 , 公司高管建议开掉他 , 任正非却总说再看看 。
突然有一天 , 他找到任正非说:“我们2G向3G的技术突破了 。 ”
正是这个俄罗斯数学家 , 正是这款革命性的创新产品 , 让华为几乎横扫欧洲市场 , 也一举将华为送到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生产商的位置 。
任正非讲述这个故事时 , 很多人都曾留言赞扬这个俄罗斯数学家的贡献 , 但人们似乎忽略掉 , 愿意养毫无建树的人多年 , 这是华为特殊的人才培养机制 。
从创业伊始 , 华为对人才的培养几乎是不遗余力的 。
早在1999年 , 任正非到华为北京研究所考察 , 看到办公室里人不多 , 他便叫来所长刘平 , 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你们怎么才这么一点人呀 , 不是叫你多招吗?”
慌张中 , 刘平解释到:“害怕人多没事干 , 我这是给公司节约资金 。 ”
任正非指着鼻子将刘平臭骂:“叫你招你就招 , 没事做 , 招人来洗沙子也可以 。 ”
2019年 , 华为8少年年薪百万的话题 , 被顶上微博热搜 。 在华为内部流出的方案中 , 8位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 , 获得华为超过100万的年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