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美国封杀的华为,任正非提前下了一招险棋( 五 )


任正非如获至宝 。 当场拍板 , 无论多少钱 , 也要让华为学会这套系统 。
结果 , 报价高到恐怖 。 仅仅70位顾问 , 每人每小时收费就高达680美元 。 5年时间 , 任正非算了笔总帐 , 大约20亿人民币 。
花20亿购买一套管理体系 , 国内企业家都以为任正非疯了 。 任正非顽固坚持 , 甚至对提出砍价的同事说:“你砍了价格 , 能对项目的风险负责吗?”
回国之后 , 任正非召开动员誓师大会 , 300多名业务骨干被抽调出来配合IBM顾问工作 。 员工不解也不服 , 任正非拍着桌子吼:“谁要是抵触变革 , 就得离开华为!”
事实证明 , 当时向美国学习这套管理系统之后 , 华为才从一家创业公司 , 真正走向巨头
郭士纳
营收近50亿元 , 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巨大的考验 , 组织架构变得越来越复杂 , 前期创业元老拿到钱丧失奋斗意志 , 用一套良好的管理系统去掉这些毛病 , 任正非觉得不贵 。
多年以后 , 他说:

“西方公司自科学管理运动以来 , 历经百年锤炼出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 凝聚了无数企业盛衰的经验教训 ,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 我们应当用谦虚的态度下大力气把它系统地学过来 。 ”
华为花20亿上马的IPD系统逐渐运用成熟之后 , 任正非也没有停下脚步 , 继续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系统 。
华为的产品研发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组织结构、财务体系、销售体系、供应链体系、均为美国公司帮助设计 。
为了引进这些系统 , 华为累计花费近10亿美金 。
因此 , 频频从国外企业身上汲取养料补充自己的华为 , 被人戏称为一家“中国的美国公司” 。
华为总部
一个插曲是 , 当时IBM觉得 , 这种企业管理的知识 , 在改革开放不久之后的中国 , 会有巨大的需求 , 不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公司会去学习 , 于是投入资金进行相关课程研发 。
时间证明 , IBM还是犯了错 。 日后IBM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种企业管理的需求 , 当时中国只有华为有 。 ”
剖开外在先进的西方管理体系 , 深入到华为企业的内部 , 凝结在每一个员工身上的 , 却又是中国人朴实、勤劳、奋斗的本性 。
拒绝上市 , 稳扎稳打地死磕研发 , 奋斗者协议……面对华为的崛起 , 国外竞争对手的反应是:封杀 。
而这样的封杀 , 从2003年就开始了 。
04、围猎
2003年1月30日 , 农历除夕夜 , 一架从深圳飞来的波音客机 , 在美国平稳降落 。 走下机舱 , 时任华为董事的郭平 , 倒吸一口凉气 。
在宾馆里 , 他仓促吃了几口外卖 , 便紧急投入到工作中 。
8天前 , 承载全球80%互联网通信、全球市值第一的美国思科公司 , 对华为提起诉讼 , 罪名涉及窃取商业机密、专利竞争、不正当竞争……
思科试图将刚刚露头的华为 , 彻底封死在国内 。
从2000年开始 , 在经历梳理企业管理 , 学习美国公司制度 , 拿到香港订单之后 , 华为在通信行业势如破竹 。
短短5年的时间 , 营收增长近15倍 , 高达220亿人民币 。
思科起诉华为 , 打响华为海外诉讼的第一战 。 彼时任正非在深圳的办公室里百感交集 , 打不过 , 又不服输 , 他给前线总指挥郭平下了指示:
敢战方能言和 , 小输即是胜利 。 韩信从别人裤裆下钻过去 , 结果成了大将军……
彼时 , 华为即便营收不错 , 但与巨头思科相比 , 仍像是一个儿童在面对成人 , 而至于为何对华为痛下杀手 , 则源自于CEO钱伯斯的一句预言:
思科的第四代对手只有一个 , 他来自中国 。
在中国科技公司里 , 露头的就是华为 。 而钱伯斯也老奸巨猾 , 起诉华为时 , 正是这家企业创业过程中 , 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
钱伯斯
1998年到2002年 , 中国迎来通信市场最激烈的竞争 。 这一年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北京注册成立 。 中国2G网络的建设 , 加快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