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美国封杀的华为,任正非提前下了一招险棋( 二 )


此时 , 距离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被抓 , 过去整整543天 。
543天前 , 任正非与孟晚舟前往阿根廷参加国际通信会议 , 女儿提前两天出发 。 如果二人同行 , 后果不堪设想 。
被抓第二天 , 孟晚舟通过丈夫给任正非传了一张纸条 , 上面写着:爸爸 , 所有的矛头都是对准你的 , 你要小心一点 。
几个月后接受采访 , 任正非说:“他们抓孟晚舟 , 可能抓错人了 。 他们可能是想抓了她 , 华为就会衰落 , 但我们没有衰落 。
就算我自己哪一天不在了 , 公司也不会改变前进轨道 。 ”
说话时 , 任正非仍旧面带微笑 , 语气平和 。 但人们心里明白 , 当时这位74岁老人心里 , 几多心酸与坚毅 。
为什么华为会被美国封杀?这不是一位老人和一家公司的战斗 。
而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片土地上的人 , 所要面对的现实 。
01、华为基本法
1995年 , 华为创立的第8年 , 任正非日子并不好过 。
那一年 , 在财务报表上 , 华为营收破天荒地突破15亿元 , 从一家深圳小公司 , 成长为行业内颇具知名度的小巨头 。
但总裁办公室里 , 任正非却一脸阴郁 , 他正在被一个个邮电部门领导的投诉电话 , 搞得焦头烂额 。
走访很多使用华为设备的电信局 , 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场面:
邮电部门职工将华为员工拉过来 , 在办公室劈头盖脸地训斥 。 而华为员工大多脸上没有太多表情 , 诚恳地检讨 , 并在第一时间投入到设备维修中 。
彼时 , 华为研发的产品性能不稳 , 问题频出 。 可即便被认定为“次品” , 这也是华为耗时2年 , 投入千万资金和近百名员工 , 研发的结果 。
设备问题 , 是悬在华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这让时任华为研发负责人的郑宝用彻夜难眠 。
出其不意 , 当全公司忙着如何更新设备、修补漏洞时 , 任正非却跑到中国人民大学 , 找到了6位副教授 , 决定起草一份《华为基本法》 。 后来这6人被称为“华为六君子” 。
为了整理出这部“基本法” , 任正非跟6位教授谈了三天 , 从其家世、童年、求学、参军、退役 , 一直到创办华为以及公司的艰难成长历程 。
他希望《华为基本法》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 , 华为怎么走到今天?
第二 , 支撑华为成功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第三 , 华为要取得更大的成功还需要哪些成功要素?

1998年 , 任正非和部分人大教授
没人想到 , 《华为基本法》一搞就是3年 。 直到1998年3月23日 , 修改数次 , 累计103条 , 16400余字的《华为基本法》才横空出世 。
一家民营企业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和财力 , 搞自己的基本法 , 员工不太理解 。 何况当时任正非虽然不停给员工涨工资 , 但一半都是打白条 。
那时任正非秘书最大的心愿 , 就是去商场随意买衣服;就连任正非自己妹妹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
但在任正非口中 , 华为从来不缺钱 , 或者说他从来不看重钱 。
《华为基本法》敲定 , 任正非把它发给每一个华为人 , 要求认真学习 ,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精髓 , 那么《基本法》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
三等的公司拼资本 , 二等的公司拼奋斗 , 一等的公司拼文化 。
华为六君子:(由左到右)包政、杨杜、黄卫伟、彭剑锋、孙健敏、吴春波 。
历史的尘埃中 , 在特定的时间点上必然有某些决定性的时刻 , 左右一家公司的未来以及无数人的命运 。
对于华为来说 , 《华为基本法》就起到这样的核心作用 。 那是22年前 , 任正非为华为构建的未来蓝图 。
《华为基本法》涉及很多 , 自主研发、客户至上、以奋斗者为本、人才培养机制、全员持股……甚至任正非为华为规定目标:成为全球前三的通信公司 。
二十几年时间过去 , 《华为基本法》成为国内企业管理必读书籍 , 参与编写的“华为六君子”、人大副教授吴春波这样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