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星薇辰|何以禅让——王莽仁者无敌的进阶之路
公元8年一个冬天 , 戊辰 , 王莽头戴王冠 , 拜谒太后 , 坐于未央宫前殿 , 面对群臣 , 正式接受诏命 , 登天子之位 , 定国号为"新" , 改正朔 , 易服色 , 宣告汉运终结 , 新朝将兴 , 开启了其托古改制的统治生涯 。 作为外戚 , 王莽为何能通过和平手段实现君臣异位 , 开启后世权臣禅代之风?这就要述及禅让的历史源流、现实背景与王莽的个人权谋 。
文章图片
【紫星薇辰|何以禅让——王莽仁者无敌的进阶之路】王莽
禅代的历史渊源:源于尧、舜、禹;盛于孔孟;而崩于战国 。
"禅让"是指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政权让渡的一种方式 。 开始只是一种上古时期的传说 , 流行于先秦时期 , 指尧、舜、禹之间 , 皇位让贤于异姓的和平过度 。 最早提及禅让的文献是《尚书》 , 《尚书·尧典》记载舜在四岳的推荐下 , 经过尧的考验继承帝位 。 《尚书·大禹谟》则录述的舜禹之间的禅让:帝曰:"来 , 禹!...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 。 "这种传说实际上可能是指原始社会的部落民主制 , 代表着时人对"天下为公 , 选贤与能"的一种理想和期盼 。
文章图片
尧舜禅让
关于"禅让"的来源 , 学界也有一番争论 。 20世纪30年代 , 顾颉刚发表《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 , 认为禅让的传说来源于墨家 , 而后传入儒家 , 童书业、杨宽等人持此说 。 20世纪末郭店楚简出土后 , 廖名春以郭店楚简中的《唐虞之道》为依据 , 认为禅让传说无疑来自儒家 。 而李存山、裘锡圭等学者认为禅让传说是流传较广的政治理想 , 在儒、墨、道等各家学说中均由发现 , 并非来源于单独的某一派别 。
先秦时期 , 把禅让推崇到制高点的是孔子 。 《论语·尧曰》记载了尧对舜说的一句话:咨!尔舜 , 天之历数在尔躬 , 允执其中 。 四海困穷 , 天樣永终 。 由此观之 , 孔子对禅让是极为赞同的 , 认为此乃天道之传承 。 孟子则引入天命观 , 认为无论是禅让还是传子都应当由天而定 , "天与贤 , 则与贤;天与子 , 则与子" , 又引《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 , 天听自我民听" , 巧妙的将天命与人心相结合 。 这样 , 无论是传子还是传贤都应当重视天命和民心 。 然而战国时期 , 儒家内部却出现了禅让的否定之音 。
文章图片
大禹治水
集儒家之大成的荀子则对禅让之说持否定态度 , 他认为尧、舜、禹禅让是虚言 , 是不知礼仪道理的浅薄鄙陋者的传言 。 战国中期 , 燕国曾经依据禅让理论进行实践 , 但燕王将政治权利的交接简单理解为位置的交替 , 忽略了其复杂性和困难程度 。 燕王哙让位于国相子之 , 结果国家大乱 , 沦为笑柄 。 禅让之说 , 亦为当时统治者所不喜 。 儒家内部虽然对禅让认知不一 , 但其后关于禅让的记录和评判颇多 。
文章图片
董仲舒
独尊儒术的汉朝:禅让的发展与政权的衰微
西汉建立以后 , 董仲舒吸收道、法、阴阳家的思想 , 融入儒学 , 构建新的儒学体系 , 并建议汉武帝独倡儒道 。 汉武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之后 , 儒学结合政治权力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 开始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同时 , 禅让之说吸收受阴阳灾异、天人感应、五德始终等思想 , 使之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 按照五德始终 , 相生相克的说法 , 若王朝将衰 , 天降灾异 , 一德终结 , 新德将起 , 圣人可通过禅让的方式建立新朝 , 安定天下 。 董仲舒的再传弟子眭孟就曾建言汉昭帝 , "求索贤人 , 禅以帝位" , 后被霍光以妖言惑众之罪诛杀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禅让之说渐次流行 , 虽然在盛世时声音微弱 , 但在汉朝衰败之际则流言四起 , 风声不断 。
- 排头军史|曹孟德如何以弱胜强?关键还是靠他!,官渡之战
- 三国逐梦|刘备何以三分天下?,白手起家
- 青史记|王熙凤何以会被休?贾琏拔剑追赶,早已说透,有贾母做主
- #朱元璋#历史上,朱元璋要灭日本,刘伯温为何以死相逼也要保护日本呢?
- 璟言历史|唯有杜康:放浪形骸的魏晋文人,斟酌于酒杯中的真谛,何以解忧
- 枕猫 宋朝何以成为“背诵默写天团”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