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安徽有一座山曾与黄山齐名,充满了徽州特色,却一直很低调


【齐云山】安徽有一座山曾与黄山齐名,充满了徽州特色,却一直很低调
文章图片
【齐云山】安徽有一座山曾与黄山齐名,充满了徽州特色,却一直很低调
文章图片
【齐云山】安徽有一座山曾与黄山齐名,充满了徽州特色,却一直很低调
文章图片
【齐云山】安徽有一座山曾与黄山齐名,充满了徽州特色,却一直很低调
文章图片
【齐云山】安徽有一座山曾与黄山齐名,充满了徽州特色,却一直很低调
文章图片

“道本无形 , 感应生象”、“大道无形 , 大音希声” , 这两句广为流传的道教名言给世人了留下了道教清静无为的印象 , 道观的择址也多选在清静之地 。 安徽的黄山景色自然雄伟壮丽 , 却烟火气太重 , 谈不上神秘缥缈 , 反而是黄山市附近的齐云山 , 虽不如黄山出名 , 却是座地地道道的道教名山 。

齐云山又名白岳 ,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15公里 , 与我国龙虎山、青城山、武当山合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 。 齐云山因其“一石插天 , 与云并齐”之故 , 得名齐云山 。 虽名“齐云” , 山却并不高 , 海拔仅585米 , 山中景色清奇 , 山峰林立 , 常年云雾缥缈 , 乾隆帝曾盛赞“天下无双胜境 , 江南第一名山” 。

山道平缓 , 因为并不很高 , 爬起来不费劲 , 反而是静谧的氛围更让人沉醉 。 早在唐朝时期 , 齐云山便建有道观和佛寺 , 当年 , 一位名叫龚栖霞的道长云游至此 , 开创了齐云山道教的先河 。 及至南宋宝庆年间 , 一位名叫余道元的道士入山修炼 , 并在最高峰齐云岩创建了佑圣真武祠 , 此后 , 云游四海的道士 , 纷至沓来 , 齐云山就逐渐成为当时的道教中心 。

南方的丹霞地貌不如北方浓烈 , 然而湿润的气候让山崖上长满浓密的植物 , 山崖脚下也绿意盎然 。 直立、陡峭的崖壁上裸露着红色的岩石 , 常年风吹日晒、水流冲刷而形成的纹理暴露在空气中 , 宛如大地的丹青 , 让人沉醉 。

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 , 直径达到230厘米 。 齐云山以众多摩崖石刻及碑刻出名 , 据史料记载达1400多处 , 其文字内容融儒、道、佛三教为一体 , 楷、行、草、隶、篆诸体俱全 。

丹霞地貌为齐云山带来了圆润的红色山体 , 与山上植被的青翠形成鲜明对比 。 这种美丽的红色山体 , 如降落大地的霞光 , 为山中的石刻、道观抹上了一道“色如渥丹 , 灿若明霞”的色彩 。

风从远处穿门而过 , 砖石斑驳 , 苔痕重重 , 看来年代不会太近 。 欣赏着造型各异的奇峰异石 , 遥望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葱茏翠绿的树木 , 感受着拂面而来的山风 , 恍惚间 , 就仿佛与这山、这石、这景色都融为一体 。

石刻遍布全山 , 以罗汉洞、紫霄崖和石桥岩一带为多 。 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北宋大观年间的石刻 , 大多数为明、清两代的石刻和碑刻 。 石刻大多镌于悬崖绝壁之上 , 有的字大逾丈 , 有的字小如拳 。

【【齐云山】安徽有一座山曾与黄山齐名,充满了徽州特色,却一直很低调】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太素宫位于齐云山最高处 , 是山中主要道观之一 , 原名佑圣真武祠 , 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 。 祠中所奉真武神像相传为百鸟衔泥塑立 , 灵应昭著 。 该宫周围形成一条街道 , 即月华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