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凯迪(武汉大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曾经在13世纪横扫欧亚的蒙古骑兵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成吉思汗家族更是被冠以世界征服者的美誉。这些奔驰在草原上的蒙古人究竟从何而来呢?
很多人从历史文献的角度给出了种种解释,从突厥、室韦到通古斯部落,人们对于蒙古人族源的考证从未停止过。而在今天,体质人类学的新发现或许能够为我们找寻蒙古人的祖先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对蒙古族先祖人骨资料来开展人种成分分析和古DNA分析,可以从体质人类学和分子考古学的视角,揭示蒙古族历史形成过程中的遗传学脉络,为探讨蒙古族源问题提供来自自然科学方面的佐证。
今天的蒙古族在体质人类学的分类上属于蒙古人种的北亚类型,这一类型在中国的蒙古族、俄罗斯的布里亚特人与蒙古国本土人群中具有广泛的分布。
在今天内蒙古南部兴和县,考古人员发现了从东汉一直延续到北魏的鲜卑人墓葬(从随葬品形制上判定)。通过对20余座鲜卑墓葬的出土人骨资料进行体质特征研究表明,当时的鲜卑人具有阔颅型的颅型,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宽阔的大脸盘子,眉毛与头顶距离之间距离较短,颧骨较高,还有低鼻梁,平下巴,浅眼窝的平直面部形态。
这种颅骨的基本形态特征与今天的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最为接近。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当时的鲜卑人是今天蒙古族直接远祖。
文章插图
古代鲜卑人复原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 蒙古族|蒙古人究竟来自何方?】同样的,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和朝阳县十二台乡等处的魏晋时期的慕容鲜卑墓葬中,人骨的颅骨具有短而阔的颅型,颧骨高而宽,面部扁平度较大,颌部平直,眼眶比较低矮,基本种系成分应为北亚蒙古人。
文章插图
扎赉诺尔A组颅骨来源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的古墓群,年代为东汉时期,属拓拔鲜卑遗存。据初步研究,该组居民的基本种系特征也可归属于西伯利亚(北亚蒙古人种)类型。
文章插图
根据各地区出土的古墓葬人骨分析表示,鲜卑族各组在种族特征上具有相当大的共性,北亚蒙古人种的种族特征应反映出了鲜卑族居民的主要种系特征,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鲜卑族是一个有着共同的人种学渊源的共同体,拓拔鲜卑与东部鲜卑在种系上是同源的”。鲜卑墓葬所共同体现的蒙古人种北亚类型特征直接反映了古代鲜卑人与当代蒙古人之间密切的族属关系。
2002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法库叶茂台辽墓和阜新关山辽墓出土的部分人骨材料运抵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两处材料均属辽代中晚期萧氏后族成员的遗骸,两批材料共同被分为萧氏后族组。
文章插图
在体质人类学17个比较项目中,萧氏后族组在颅长、额角、颅指数、颅宽高指数、垂直颅面指数、面角、鼻指数、眶指数等八个项目上都进入了北亚蒙古人种的界值范围内。此外,鼻根指数、上面高两项基本接近北亚蒙古人种的上限。
综合其他辽代墓地的研究表明,无论是萧氏后族组所代表的契丹族贵族,还是辽宁朝阳山嘴子组所代表的契丹族平民,他们的体质特征都与现代北亚蒙古人种的体质类型最为接近,可见北亚蒙古人种的种族特征应反映出了辽代契丹族居民的主要种系特征。
文章插图
历史上的契丹人与今天的蒙古人并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而契丹人的体质人类特征却基本与蒙古人一致。辽宁的萧氏后族组与三道湾汉代鲜卑族居民之间亦显示出的密切关系,似乎暗示了古代鲜卑人和契丹人在种系上可能是同源的。这也符合契丹人出自宇文鲜卑的记载。
今天的蒙古族人的具有十分独特的体质特征,除了基本的骨骼形态分析外,今天的生物考古学家还可以通过,线粒体DNA研究来对内蒙井沟子墓地居民体质人类学研究与现代亚洲各类型蒙古人种进行比较,从人种成分的分析和遗传学构成的分析了解到,井沟子东周时期居民(东胡)和汉晋北朝时期的鲜卑族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共性,且都与今天的蒙古人种北亚类型(主要以蒙古族为主)具有最大相似性。
- 李龟年|Z世代在网上追更古诗词讲解时,究竟在追什么?
- 丁琪:蒙古族跨族婚恋小说如何表现民族融合?|东西问 | 王晓梅
- 砂糖橘|砂糖橘吃多会变黄,好吃到停不下来,究竟是何原因又该怎么办呢?
- 白茶里,究竟是散茶好,还是饼茶好?两类白茶一对比,真相出来了
- 中筋面粉|谷爱凌想吃的糖饼究竟有多香?
- 蒙古族|欢度元宵满满的“仪式感” 山东东营民族融合一家亲
- 日本天皇|象征日本皇权的“三大神器”,究竟什么来历?又代表哪些意义?
- 社区|大年初八来顿好的!过年“吃食堂”,究竟是啥滋味?
- 鞋底|吐鲁番出土草鞋,凤凰山出土麻鞋,它们穿脚上,究竟是哪种鞋舒服
- 立春|一年一度:立春“咬春”究竟咬什么,看历代文人吃货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