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十二年|周武王凭什么打赢牧野之战?真正的原因是它!
文章图片
文:淮衣(读史专栏作者)
帝辛三十二年 , 牧野 , 大晴 。 巳时三刻 , 阳光耀眼 , 照地大地一片金黄 。 商朝军队的玄鸟旗整齐地排成一列 , 阴影洒在地上构成了一道黑色的城墙 。
师离握了握手中的矛 , 眯起眼睛看着远方的地平线 。 父亲随着大军去征讨东夷了 , 他想 , 不过朝歌城里还留下了不少师氏的族兵 , 周人的叛军不足为虑 。
少顷 , 原野尽头响起了雷鸣般的马蹄声 , 军阵前的奴隶们开始慌乱起来 。 定眼看去 , 只见数百辆战车朝己方的军阵直冲过来 , 滚起阵阵尘土 。
他吁了口气 , 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 , 我们也有一些 , 只是不像周人这样规整 。
一阵鼓点过后 , 己方阵中也驶出了一排战车 , 朝对面的周军战车对冲去 。 100步 , 双方的车左已经开始射击对面的战马 , 不时有马儿嘶鸣着倒下 , 失去控制的车歪斜地栽倒在地 。
50步 , 师离突然发现 , 周人的战车是驷马三士的配置 , 而多出的那名甲士赫然举着一把幽光闪闪的长柄戈!两军接阵 , 甲士将戈横推了过来 , 扫过己方的御手 。
商军的战车像潮水撞上了礁石 , 黑色的燕子旗倒下了 , 奴隶们轰然逃散 , 披着虎皮的马在师离的视野中越来越大 , 将他撞向了天空……
提到牧野之战 , 我们总能想起纣克东夷 , 倒戈相向等事情 。 这场战役对周人来说好像有点太轻松了 , 就像踹倒商朝大厦的临门一脚 。
但现代甲骨文的解读却对纣克东夷的事情提出了质疑 , 《史记·周本纪》中也记载到“帝纣闻武王来 , 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 。 ”(一说十七万) , 所以周武王在讨伐纣王时“犹战战兢兢”(《春秋左传研究·周人天殷》) , “并没有必胜的把握”(《释“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
考古发现 , 周人的战车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以至于《诗经·大雅·大明》中留下了“牧野洋洋 , 檀车煌煌”这样洋洋自得的句子 。
文章图片
01、牧野战车哪家强
考虑到周武王在战前的战战兢兢 , 和商纣王战败后的绝望自焚 , 我们可以判断 , 牧野之战一定是倾尽两国国力的国运之战 。
那么 , 除了奴隶临阵倒戈带来的“六打四”局面 , 还有哪些军事层面的因素决定了双方的成败呢?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誓已 , 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 , 陈师牧野 。 ”考虑到《史记》的“信史”地位 , 牧野之战可谓是我国文献记载较早的 , 较可信的一次大规模车战 。
商、周双方在战车数量、装备和编制上的代差 , 最终决定了天命的归属 。
首先 , 从战车的数量上来看 , 商朝军队配置的战车数量很少 , 且多用于指挥、田猎、运输等方面 , 并不形成独立的兵种 , 所以也无法对战争走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国之大事 , 在祀与戎” , 作为占卜记录的甲骨文的释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统计到 , 殷墟出土的十几万甲骨残片中和战争有关的内容基本为步兵作战 , 仅有两片提到了战车作战 , 讲的还是商人在和方国的战斗中俘获了战车 。
由此可以 , 商朝军队还是以步兵方阵为主要作战形式 , “飞龙骑脸”这种打法并不普及 。
其次 , 从战车的装备和编制来看 , 商人的战车也更逊色 。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战车基本为两马配置 , 车上的士兵多为两名 , 一名使用弓箭射击 , 一名负责驾车 。
虽然车马坑中也出土了戈等青铜兵器 , 但商代的戈最长不过一米 , 再按手握兵器的三分之处来计算长度 , 车战中戈的有效兵器长度不超过70厘米 。
通过车厢的规格我们可以计算出 , 两车相会时至少要保持1.5米左右的距离才不会相撞 , 那么戈绝对不是作为车战使用的兵器而存在的 , 更可能是配给车上甲士的防身短兵 。
- 读史十二年|像极了“神仙打架”,史上四场经常的名将对决:全是顶级名将
- 陶子读史|现在却被喊歪了,这个称呼在古代本是对男子的尊称
- 读史十二年|8岁落笔成文,是一代神童,24岁为李世民殉情,她5个月大就会说话
- 十二年读史|为什么遇到卖菜的妇人后,比干才真的死去,比干被挖心不死
- 读史十二年|袁天罡:都能做大官!三人走后袁天罡叹气,三人结伴找袁天罡算命
- 小白读史|那得要有多厉害啊,在唐代要能考中进士
- 读史|| 经典中国通史81,秦齐暴揍韩赵楚魏燕,并称东西二帝
- 夜读史书|突厥起源于哪里?是现在哪个国家?
- 深更读史|实力也不强,为什么野心这么大?,越南地盘也不大
- 历史其实真的很好看|先找隐士,还大大咧咧抬出周武王这张王牌,当官不去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