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鬼谷子|宋代的隐士是真的隐士吗?他们经常与朝廷互动( 五 )


《宋史.隐逸传》载:“徐中行 , 台州临海..晚年教授学者 , 自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 不失其性 , 不越其序而后已 。 其友罗适持节木路 , 举以自代 , 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 。 崇宁中 , 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 。 时章、蔡窃围柄 , 窜逐奔类且尽 , 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 。 一日 , 去之黄岩 , 会亲友 , 尽毁其所为文 , 幅巾藝杖 , 往来委羽山中 。 客有语以避举要名者 , 中行日:‘人而无行 , 与禽善等 。 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 , 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普正欲避此名 , 非要名也 。 ’客惭而退 。 ””徐中行的这种行为无疑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高的气节和忧国忧民的使命感 , 但也流露出他对现实政治的无奈 。 正如-段话所说 , “当人类的意识从自然界的沉睡中觉醒的时候 , 人类便开始寻找‘精神的家园’了 。 不幸的是 , 人们常常失望于真实的彼岸世界 。 于是 , 虚幻的彼岸世界变成了追求的真实目标 。 ””这个目标也正是像徐中行这样的隐士所追求的隐逸人格 。
战国鬼谷子|宋代的隐士是真的隐士吗?他们经常与朝廷互动
文章图片
总结
综上所述 , 宋代隐士对现实政治的回应基本上是积极的 , 他们与社会政治的联系也是比较密切的 。 这一方面与宋代形成的尊隐传统有关 , 另方面也与宋代士大夫政治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关 , 那些因致仕或不得志而选择归隐的士人 , 不可避免地与现实政治发生密切的联系 。 正是这种政府与隐士之间的密切互动 , 把中国的隐逸文化推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 , 参与并塑造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