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世象 《世界癌症报告》启示:重视癌症长期预防,提高早期筛查意识( 二 )


紧随肥胖其后的可预防危险因素是酒精 。 1987年 ,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首次将酒精归为致癌物 , 含酒精饮品至少是七种癌症(口腔癌、口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 因此 , 为了预防癌症 , 不建议饮酒 。
除去吸烟、肥胖和酒精饮品外 , 在美国所有的癌症病例中 , 其中4.2%和2.9%的病例还分别与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缺乏锻炼有关 。 通过健康的饮食并积极运动 , 都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
除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五点外 , 另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 。 比如 , 感染引发了4%的癌症 。 已有11种病原体被IARC列为类致癌物 , 包括:幽门螺杆菌(胃癌)、人乳头瘤病毒(HP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等7种病毒以及3种寄生虫 。
此外 , 紫外线辐射、医用电离辐射和氡暴露也是需要注意的预防因素 。 癌症预防远比癌症筛查便宜、有效 。 这么说并不是反对进行癌症筛查 , 而仅仅是为了强调癌症筛查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挽救更多的生命 , 但癌症预防更是一项长期的投资 。
不同类型癌症的筛查策略不同
目前 , 部分早期癌症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 而晚期癌症患者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约10% 。 美国癌症协会2018年11月19日在CA:A CancerJournal for Clinicians发文 , 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的筛查策略逐个进行了分析 。 根据这篇《癌症筛查和早期检测计划》可以看出 , 不同类型癌症的筛查策略不同 。
在结合我国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后 , 通常推荐:
对于肺癌高危(包括年龄40岁以上且吸烟≥20包/年者等)人群 , 建议行LDCT筛查(即低剂量螺旋CT) , 并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 。 若检出肺内结节需至少在12个月内进行LDCT复查 。 此外 , 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
乳腺癌则可以通过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临床体检(20-29岁每三年一次 , 30岁以后每年一次)、X线检查(35岁 , 拍摄基础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钼靶);>40岁 , 每1~2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 , 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检查1次 。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 )等尽早发现 。 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 , 30岁以后应每年接受1次乳腺超声检查 。
对于40岁以上的有症状结直肠癌高危对象 , 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 , 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 , 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 。 FOBT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 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 , 建议作胃镜检查 , 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 对于40岁以上的无症状结直肠癌高危对象 , 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 , 如隐血试验阳性 , 则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 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 , 但不应超过3年 。 对于年龄大于20岁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成员 , 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 , 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 , 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 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 , 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 对于50岁以上无症状结直肠癌筛检对象 , 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 , 每5年接受1次大肠镜检查 。 另外 , 粪便DNA检测已被纳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美国多学会工作组和NCCN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中 , 是通过检测粪便样本中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的改变而判断是否患有结直肠肿瘤 , 是一种新型的结直肠癌检测技术 。
对于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 , 都属于宫颈癌高危女性 。 若年龄为21-29岁 , 可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 , 每2-3年1次;若年龄30-65岁 , 可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 , 每3年1次 , 或者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 , 每5年1次 。 大于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 , 则不需筛查 。 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 , 再持续筛查20年 , 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 对于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 , 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 , 则不需要检查 。 对于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 , 应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 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