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春天”


华为的“春天”
本文插图
华为能在严冬下破冰 , 华为能走出春天的假象吗?
20多万员工的华为 , 只要有任正非在 , 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不会到来;即便是“华为的冬天”还未到来 , 华为的这个春天过得并不轻松 。
过去几个月时间 , 华为经历了2次裁员 , 接近1万人 。 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中说过 , “不管是对干部还是普通员工 , 裁员都是不可避免的 。 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 , 像日本一样执行终身雇佣制 。 ”
裁员之前 , 华为一度被神话;裁员之后 , 质疑声频出 。 华为没有“神话” 。 有的只是顺势而为的生存之道 , 大环境好时快速扩张 , 大环境差时大力瘦身 。 就像华为的求生法则那样 , “我们不需要形象 , 只需要订单 。 ”
任正非做过假设:人员减半 , 工资减半 , 如果两者同时进行都不能救公司 , 会怎样?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 对成功视而不见 , 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 , 而是危机感 。 ”
任正非最担心的是春天里身处花海的几十万员工 , 他们没有经过冬天的锤炼 , 而是被春天营造的浪漫假象包围 , 这是危险的 。
任正非更希望部下们能 , “冬天饮寒水 , 黑夜渡断桥 。 ”经过千锤百炼 , 从冬天走向春天 , 经过四季轮换能在地泽万物中找到真正的生存之道 。
成立:从代销到研发
袁庚打造了深圳蛇口工业区 , 创造了平安集团和招商银行 。 万科和华为也都诞生在蛇口 。
改革开放后 , 蛇口最早提出口号:时间就是金钱 , 效率就是生命 。
曾经有人问袁庚:“蛇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回答:“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和社会改革开始的 。 ”
又有人问:“蛇口今后的希望在哪里?”他答:“我想 , 蛇口的希望就在于 , 在光明中能够揭露黑暗 , 在前进中能够看到落后 。 ”
当时华为身处的蛇口成为中国企业的象征 , 更是外资进入的窗口 。 作为具体操盘手 , 袁庚先生功不可没 。
华为成立没几年 , 开始代销从香港进口的HAX模拟程控交换机 。 1992年 , 华为开始自主研发大型交换机 , 任正非启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 以低价和城镇市场为突破点 , 华为的销售额慢慢突破1亿元 , 开始有发展成巨头的迹象 。
研制 , 这两个字决定了今天华为的位置 。 真正拥有自己护城河必须要掌握市场不可替代的产品 。
柳传志就评价过任正非 , “我缺乏硬汉风格 , 联想也不像华为在技术投入上可以不计成本、一往无前 。 ”
任正非出身于军队 , 他对于商业的本质始终都保持警惕 , 他的作战思维遵从弱肉强食 , 他不相信商业世界有公平而言 , 曾经有人问他 , “汇丰银行拒绝与华为合作 , 你觉得这公平吗?”任正非答:“这世界本来就没有公平二字 , 讲的都是实力 。 ”
华为是一个非常不张扬的企业 , 华为从不会说“我要干掉谁”这样的话 。
万科王石和任正非是同一时期企业又都同样立身于蛇口 , 对任正非了解比外界大部分人要多 。 王石评价任正非说:“‘北非之狐’是对谁的评价?对隆美尔 , 那是非常非常‘狡猾’的 , 非常老谋深算的 。 他几十年不接受采访 , 但是对华为情况 , 他不时来一个内部的讲话 。 他在进行公关的处理上 , 他是游刃有余 , 他并没有让你乱猜 。 他想告诉你他会这种形式来告诉你 , 就是话语权全在他 。 ”
几十年不接受采访的任正非曾经在2001年发布了《华为的冬天》后来被企业界广泛流传 , 到最近几年前 , 接近20年时间 , 鲜有其声 。 企业家说他 , 几乎不参加圈子文化 , 也没有过多现身商界活动 。
任正非被认为是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突然间 , 形势所迫在这几年任正非大改以前做法 , 大范围接受媒体采访 , 不得不承认 , 他赋有哲理式的讲话一下子让外界得与一窥 。 “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 , 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 , 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 。 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 ”这几年对华为的磨难是其预料到的 ,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会成为全球最发达国家抵制的对象 。 华为号撞上的不是冰山 , 撞上的是美利坚 。 华为要面对的不是冬天 , 是要改变身处春天的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