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财经盒马鲜生败退福州背后:供应链掣肘食材频爆风险( 三 )


生鲜的毛利一般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 整个运作过程当中主要的成本构成一个是人的成本 , 一个是配送的成本 , 一个是损耗的成本 。 通常人工成本、配送成本、损耗管控不当 , 这几样加起来超过30%肯定是亏钱的 , 更甚者如果接近25%也就亏钱了 , 因为还有其他隐性成本 。 如果配送做不到7%以下 , 损耗做不到7%以下 , 那么人工成本压力就大了 。 人工占比最少也要做到1:15 , 也就是说如果你一个月发一万块钱的工资 , 那么你一个月要做到15万 , 那么你就要做到量产和达到规模 , 否则你的人占比一旦高了 , 你做不到这个就意味着亏钱 。
其次 , 生鲜电商面临着行业的洗牌 。 自盒马起了头后 , 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腾讯投资的“超级物种”相继成立 , 进行着一次又一次浩浩荡荡的跑马圈地运动 。 尤其在疫情把城市居民困于家中 , “买菜做饭”这个刚需 , 促成了生鲜电商培养用户习惯的绝佳机会 。 美团、饿了么、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等App的logo下方 , 近两个月齐刷刷换上了“送菜到家”“买菜无忧”“安心买菜”这些与“菜”相关的营销标签 。
与此同时 , 社区生鲜自2018年以来成为继新零售之后的新风口 , 受到资本的大量涌入 。 立足于社区、贴近消费者 , 再加上生鲜品类消费频次高、复购率高、市场空间大的属性 , 社区生鲜店成为资本和产业层面共同关注的零售业态 。
三载裸泳之后 , 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商面临新的抉择:是主打高端线下零售体验 , 以驱动线上销售;还是专注轻便小店 , 发挥仓储、配送优势 , 聚焦3公里社区电商?
但尴尬在于 , 这两者新零售商都不愿放弃 。 生鲜相对高端的特征 , 决定了它既需要优质仓储与快速配送 , 也在乎用户的感官体验 。 “线上营销、线下仓储与后期物流配送” , 看起来 , 任何一样也不能少 。
目前看来 , 盒马选择的是布局生鲜和数字农业源头 , 即产业链上游 。 去年5月 , 盒马宣布拿下全国500家生鲜基地 。 今年4月 , 盒马与上海浦东区政府正式签署百亿级产值的生鲜加工基地 。
在快速开店的同时 , 一个围绕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成都、深圳为节点、覆盖全国的生鲜供应链体系正在形成 。 所谓兵马未动 , 粮草先行 , 供应链对于生鲜电商的意义无需多言 。 盒马在供应链上下的狠功夫 , 未来能否如愿将盒马的线上线下与数字农业融合 , 形成更完善的商业生态闭环 ,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