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史知兴兴儒学,振家国,与皇帝共治天下,宋朝的士大夫政治:吾为士大夫

"士大夫"一词原是社会名流或官职人员之意 , 其真正指代儒仕的知识分子与官僚的结合体或文人官僚 , 是在士大夫政治的确立之时 。 自秦汉以来 , 古代封建王朝的建立与统治中士大夫的地位日渐显著 , 对古代各朝的政治影响巨大 。 至宋朝 , 古代的士大夫政治正式确立 , 改变了汉唐以来世家豪族在朝堂政治舞台上长期充当领舞者的政治形态 , 并且对整个赵宋王朝的内政外交产生重大影响 。
与前朝历代相比 , 赵宋王朝的统治者与士大夫们的君臣关系呈现出"主柔臣强"的状态 。 宋朝士大夫在政治中投入极大的热情 , 深度参与国家政治 , 积极实践其政治理想 , 甚至一度限制皇权 , 形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历史景象 。
品史知兴兴儒学,振家国,与皇帝共治天下,宋朝的士大夫政治:吾为士大夫
文章图片
士大夫政治的背景—宋朝"崇文抑武"与"祖宗家法"的治国策略
【品史知兴兴儒学,振家国,与皇帝共治天下,宋朝的士大夫政治:吾为士大夫】宋朝士大夫政治的确立与宋朝贯彻实施的治国思想密切相关 , 并且与魏晋隋唐以来 , 门阀士族对官僚政治的垄断地位的溃散趋势相联系 。 统治者"崇文尚武"的治国理念
赵宋王朝建立之初 , 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前唐五代时期武将势大乱政的政治隐患 , 提出"崇文抑武""兴文教 , 抑武事"的国家政策 , 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政治行为削弱武将的权力 。 这就意味着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可以凭借统治者的重视青睐 , 成为政治上的重要角色 。 科举制度对普通文人的极大助益
此前 , 魏晋时期推行新式的官僚体制九品中正制 , 使得众多寒门子弟冲破社会的士族门第观念 , 得到进入官僚统治阶层之中的机会 。 隋唐两朝的统治者开创发扬科举制度 , 使延续千年的门阀士族在政治上逐渐走向溃散 , 普通文人走进朝堂参政议政的道路更加宽阔 。 宋朝建立之后 ,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 带给普通文人士大夫更多的公平入仕机会 。 这对宋朝众多文人进入官僚阶层 , 逐渐形成士大夫政治有助推作用 。
品史知兴兴儒学,振家国,与皇帝共治天下,宋朝的士大夫政治:吾为士大夫
文章图片
宋代推行的"祖宗家法"与士大夫精神追求的契合
宋朝建立之初 , 社会刚从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与动荡不安的状态中恢复统一 , 但在内政外交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 宋太祖为解决这些问题 , 恢复正常的政治运转 , 以稳固王朝的统治 , 急需一套完善有效的治国理念 。
而这时 , 深受统治者重视的文人士大夫所提倡的儒家礼法与统治者的需求完全契合 。 据《宋史》记载 , 宋初推行的"祖宗家法"为历任赵宋王朝的统治者沿袭推行 。 "祖宗家法"所提倡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文化精神中的宗法礼教 。 仁宗之时"谨守祖宗经制""谨守祖宗法度"的观念已深入士大夫的政治观念 。
在赵宋王朝统治者的助推之下 , 士大夫成为官僚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朝堂政治中举足轻重 。 此外 , 统治者的治国思想亦与士大夫们所追求的儒家宗法礼教相契合 。 这使得宋朝士大夫政治的确立成为必然趋势 ,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
品史知兴兴儒学,振家国,与皇帝共治天下,宋朝的士大夫政治:吾为士大夫
文章图片
士大夫政治的特点——复兴儒学 , 与主共治
历经唐末至五代的长期混战与动荡 , 赵宋王朝的社会建设正处于关键的成型时期 。 而宋朝士大夫政治的正式确立 , 影响宋代政治形态的发展 , 并呈现出其独特的政治特征 。 士大夫以复兴儒学为己任
隋唐五代以来 , 胡汉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 尤其是在具有鲜卑胡人血统的李唐王朝的统治之下 , 社会风气开放 , 经济文化交流日盛 , 并渐趋昌盛繁荣 , 却也使得传统的儒家礼法受到冲击 。 唐末五代的长期混战 , 更使得儒家思想提倡的"正统观念"与"君臣礼法"弱化 , 甚至出现礼崩乐坏的恶劣局面 。 欧阳修对此曾感慨道"礼乐刑政几何其不坏矣""中国几何其不夷狄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