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路行者儒学在辽代对治国有何影响?,治国之道:“以德政为基础”

文:史路行者引言
辽代是游牧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 而契丹族擅长骑射 , 更加重视武力 , 征战夺取领土 , 对于教化文礼之事不大精通 。 但是就像历史上其他的游牧民族一样 , 在和汉族之间的交流中 , 契丹逐渐了解到汉文化 , 被汉文化所折服 , 于是慢慢开始接受汉文化 。
在接受汉文化的过程中 , 契丹人领会到了汉文化的精妙之处 , 以及汉文化在治国安邦上的优势 。 正所谓打天下容易 , 守天下难 , 契丹人虽然不通文教 , 但是这并不阻碍他们懂得政治意识 , 因此辽的统治者逐步开始引入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汉文化 , 因此可以说儒家思想的传播对于辽代的发展影响深远 。 一、儒家文化的传播贯穿辽代的始终 , 由统治阶级主导的儒学传播 , 因此儒学在辽代正规且系统科举制度传播儒学
科举制度最初建立于隋朝 , 在唐朝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 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朝廷选举人才最主要的渠道 , 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废除 。 从科举制度这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出 , 虽然科举制度有其弊病和缺陷 , 但是在封建社会它不失为一个比较公平公正的人才考核手段 , 同时还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
史路行者儒学在辽代对治国有何影响?,治国之道:“以德政为基础”
文章图片
辽在建立之初 , 并没有设立科举制度 。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 统治者认识到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 。 在辽景宗八年 , 辽开始设立贡院 , 负责科举考试的事务 。 辽代的科举考试同样可以分为四级 , 分别是乡、府、省三试 , 以及最后最为重要的殿试 , 殿试第一名一般直接录用为官 。
科举制度的考核内容是儒家思想 , 而儒家思想讲究忠君思想 , 强调人的平和和宽厚 , 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皇权统治的 。
同时在阶级等级森严的古代 , 阶级跨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 但是如果百姓一辈子几乎没有阶级跨越的机会 ,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 , 只有人们心怀希望 , 才会对朝廷抱有信心 , 才会激发人们的忠君思想 。
而作为唯一的阶级跨越的渠道 , 科举考试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考试 , 那么考生将会日日研习儒家思想 , 那么儒家思想将会深入人心 , 无论最后考生是否能够为官做宰 , 臣服封建统治阶级的想法很自然就会根植心中 。 教育传播儒学
辽代通过兴办儒学教育来传播儒学 。 辽道宗曾下诏令 , 命令全国各地以儒学作为学习内容 , 五年后再次下令在辽都城建立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 。
史路行者儒学在辽代对治国有何影响?,治国之道:“以德政为基础”
文章图片
而在国子监建立之后 , 各地开始响应辽国皇帝的政令 , 纷纷在地方建立官学和私学 , 当时儒学学习蔚然成风 , 无论是在辽汉人还是辽人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学习儒学 。 儒学教育为辽国输送了一批知识分子 , 他们成为了辽国治国的中坚力量 。 教化传播儒学
儒学是当时辽国统治者在确立的统治思想 , 因此除了通过科举和教育推广儒学 , 辽国还在日常的思想教化中推广儒家思想 , 其中包括仁义礼智孝等儒家核心思想 。
辽国教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儒学的传播范围和传播程度都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 在长年累月的宣传中 , 辽国民众逐渐接受了儒家的价值观念 。 同时为了加强统治 , 辽国还制定了礼法结合的法律体系 , 建立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 区分人的高低贵贱 。
最终辽国成为了当时除了中原之外的儒家文化学习中心 , 辽国人的文化素养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 逐渐摆脱了之前落后的生活状况 。
史路行者儒学在辽代对治国有何影响?,治国之道:“以德政为基础”
文章图片
辽国皇帝辽圣宗的儒家文化造诣很深 , 在《契丹国志》中有记载称赞他的儒学成就:“道释二教 , 皆洞其旨;缕缕音声 , 特所精彻 。 ……番汉文又喜吟诗 , 出题诏宰相已下赋诗 , 诗成进御 , 一一读之 , 优者赐金带 。 又御制曲百余首 。 ”二、儒学在辽代的传播帮助辽国笼络汉族贤臣和汉族人民笼络汉族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