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见90后义工:生于1918年的麻风康复者,成了我的好友

编者按
刘大见是东莞一位麻风病康复者 , 2017年以99岁高龄去世 。 他在麻风村和康复医院度过了近60年时光 。
在刘大见生命的最后十年 , 一位90后义工与他相识 , 两人年龄相差70岁 , 却结下了一段令人感动的友情 。
刘大见90后义工:生于1918年的麻风康复者,成了我的好友
本文图片
刘大见和他种的花 。
作者:谢翠屏(东莞人 , 曾在泗安医院麻风病康复中心工作)
2010年我还在念大学二年级时 , 到麻风病康复村里做志愿者 , 陪老人家聊天 , 有时表演节目 , 有时做些铺水泥的小工程 。 全国各地有不少麻风病康复村 , 这次去的是位于东莞麻涌镇的泗安医院 。
坐五分钟的渡船 , 穿过一片香蕉林 , 我背着背包跟一群老营员到达村子 。 进到村里 , 第一眼映入眼中的不是拐杖假肢或残疾的手 , 而是老人家那满溢阳光和热情的笑脸 。 他们似乎等好久了 , 对着这边喊:怎么这么迟!
我怯生生地 , 跟在后面打招呼 , 观察着眼前的一切 。 这里面就有个呵呵笑的白头发老爷爷坐在石头凳子上 。 他的眼睛眯起来 , 眼睛里面有星星 。
那时候我没想到 , 大学毕业之后我会留在这里工作 , 想不到这个白头发老爷爷不知不觉成为我想念一辈子的好朋友 。
用他做标杆 , 能记清一些历史年份
末代皇帝退位是1912年 , 那是刘大见出生的6年前;二战开始在他21岁那年 , 也就是1939年 。
刘大见要请我吃饭 , 我说好 。 第二天九点钟还没到 , 刘大见出现在楼下 , 他气喘吁吁 , 埋怨我不守约定 , 害他左等右等等不到 。 他还说:“下次给我20蚊我都不来了!”后来又说 , 走回去那段路 , 他总共停下来歇了三次 。
刘大见那一年93岁 。 从他的房间走到营房楼下 , 路程长达160米 。
刘大见90后义工:生于1918年的麻风康复者,成了我的好友
本文图片
刘大见(左)和他的病友麦悦熙 。
他是认真要请我吃饭的 。 他在小花园跟张献伯伯讨论来讨论去 , 张献伯伯建议买两斤鸡翼尖回来炸着吃 , 刘大见还是决定炒猪肝 。 刘大见自己是吃饭堂的 , 没有锅没有铲 , 只好拜托厨房工作的周伯炒了端过来 , 幸好周伯肯帮忙 , 上世纪70年代刘大见养鹅时没少请他吃鹅肉 。
这是2011年 , 93岁的刘大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 认识刘大见有个好处——用他做标杆 , 能记清一些历史年份 。 比如末代皇帝退位是1912年 , 那是刘大见出生的6年前;二战开始在他21岁那年 , 也就是1939年 。 跟老人聊天常常有出乎意料的趣味 , 比如我看了《复仇者联盟》 , 试图向刘大见介绍美国队长 , 我说这个靓仔跟你一样老 , 他被冰封……他望一眼说:“哦 , 他是美国的一个大队队长啊 。 ”我一时不知怎么解释 。
一起看《甄嬛传》也不用客套聊天
有时见我遇到事情不高兴了 , 刘大见就来宽慰我:“咩事啊 , 讲我听啦 。 ”
刚开始 , 我叫他玫瑰花伯伯 。 他在房间外面修整了片小花园 , 差不多50平方米大小 , 左边一半右边一半 , 他种上玫瑰花、百合、桔子树、甘蔗和柠檬 。 玫瑰花是最多的 , 有红色有粉红色 , 有什么种什么 , 他不讲究 。
刘大见的双手因为麻风病后遗症变得萎缩变形 , 还有帕金森病 , 右手永远像指挥家打拍子一样摆着 , 但他依然慢慢给花儿浇水 。 他说 , 也不是一定要种花 , 只是每天不挑两桶水就睡不着 。 有一次考完试 , 我回到村里 , 刘大见问我是不是考到第一名了 。 我懒得解释就点头说是 。 他呵呵一笑:“我知道的 , 因为这几天玫瑰花开出来好多朵 。 ”
刘大见90后义工:生于1918年的麻风康复者,成了我的好友
本文图片
刘大见在自己的花园里劳动 。
我也脸皮厚 , 对他说:我明年毕业 , 到时来摘你的玫瑰花 。 他乐呵呵:那要多种两排了 。 第二次去 , 果然看到两排新栽的玫瑰 。 我想 , 这个老人家真是浪漫又可爱 。 他笑眯眯的样子十分和蔼 , 眼睛里有纯净的光芒 。
不知不觉又顺理成章地 , 我们变成好朋友 。 我索性直接刘大见刘大见地喊他 。 变成好朋友的象征就是可以坐着一起看《甄嬛传》 , 不用客套地聊一句话 。 有时候我在洪梅市场买回来花种子 , 商量着你种这包、我种这包 , 这包一人一半 , 这包你种出来苗再分给我 。 又有时见我遇到事情不高兴了 , 刘大见就来宽慰我:“咩事啊 , 讲我听啦 。 ”我不理 , 他又劝:“我给钱你啦!”我开口了:“给钱我啊?”他说:“你的钱就是我的 , 我的钱就是你的嘛 , 发生咩事就讲出来啦 。 ”
他曾一人养了七八百只鹅
泗安医院是1958年专用建来用于隔离治疗麻风病人的政府机构 , 刘大见1962年入院 , 几乎见证了泗安的整个历史 。
刘大见出生在东莞道滘镇一个富足的家庭 , 家里有田地 , 能请八个师傅种鸦片 , 兄弟姐妹六人都能上私塾 。 那些我记不住的历史书上的年份和事件 , 他是亲自经历过来的——他说哥哥结婚第二年 , 七月初六那天 , 家里准备了番鸭和艾粉正要做晚饭 , 日本鬼子拿着枪推开门进来了 。 他说他在香港油麻地跟一个姓李的女人结婚 , 回东莞又娶了第二个老婆 , 姓叶 , 那年正月尾在家里拜的堂 。 他说当年南下大军有一队人马驻扎在村里 , 深夜里他和另外两名干部做侦探 , 找出了本地大贼头的藏枪地点 , 给解放军帮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