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周游列国,提倡礼乐,宣扬儒家思想,对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 )


季札周游列国,提倡礼乐,宣扬儒家思想,对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文章插图
只出挂剑守信使季札在后世声誉大振的,是一件偶然发生的小事。季札出使中原各国时,首先经过一个小国徐国。他随身带有一把珍贵的宝剑。当时吴国铸剑的工艺很高,著名的干将、莫邪剑,就是昊国出产的。徐君在接待季时,看到季札身上的佩剑极精美,十分羡慕,想索取又说不出口,他的神情被季札察觉到了。季札很想把剑赠给徐君,但因为正要出使大国,不能没有这样的饰物。心想等到出使回来时再送给徐君。出使晋国后,他重经徐国,想实现赠剑的心愿,徐君已不幸死去。季札要把这口剑赠给徐国继位的新君,他的随从说:“这是吴国的国宝,怎能送人?再说,徐君已死,还赠给谁?”季杋郑重地说:“徐君曾希望得到这把剑。当时我因为要出使大国,没有给他,但心里已经默许了。现在不能因徐君死去,就违背许诺。”说完解下佩剑,送给徐国新君。徐君说:“我的先君没有遗命,我不敢受剑。”季札无奈,亲自拜谒了徐君墓,并把他的剑挂在徐君墓边树上才离去。这件事深深感动了徐国百姓,大家编了歌谣赞美他:“延陵季子兮不忘故,千金之剑兮带丘墓。余昧传位给儿子吴王僚后,季札长兄诸的儿子公子光心里不平,说:“先君(指诸)之所以不传位给我而传给弟弟,是为了传位给季子。如按先君的遗命,应该让季子做国君;如不按先君遗命,那么首先应该由我继位,僚凭什么能当国君?”于是,暗中收买刺客,策划夺取王位。周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吴王僚想趁楚平王刚死的机会,攻打楚国,派季札到中原各国去聘问,观察请侯动静。公子光趁季札不在国内,派专诸刺杀王僚,自立为王。这是吴王阖。等季札回国,阖假意把王位让给季札。季札当然不接受,说:“你杀死国君,我如接受君位,就是我与你通同位了。”他又对别人说:“只要先君的祭祀没有废弃,百姓没有失去国君,国家和家族没有因此倾,他(指肉间)就是我的国君。我有什么怨恨呢?他到王僚墓前哭泣尽礼,然后回到封地延陵。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吴都。,我国古来的史家对延陵季子的评价都很高,司马迁说季札是个“见微而知清浊”的人,又是一个览博物君子”。这样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子产春秋时期,大国争,小国往往是任人支配的对象。郑国处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外患内乱频繁但自从子产为相之后,却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子产,名侨,郑国贵族,(又称公孙。)郑国祖先与周王室同宗,平王东迁后始封于郑。子产的父亲子国任郑国司马。子产从小就有オ名。周灵王七年(公元前565年),郑国派子国、子耳一起攻入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郑国君臣都很高兴,当时还是少年的子产,却不随声附和。他说:郑是小国,小国没有文德而有武功,将是莫大的祸息。”
季札周游列国,提倡礼乐,宣扬儒家思想,对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文章插图
他看清郑国处境的困难,说:“将来楚国来讨伐我们,我们能不顺从?如果我们顺从楚国,晋国的军队立刻打来。晋、楚两国交替攻郑,四五年内,郑国就不得安宁了。”他父亲听了十分生气,责备他说:“你懂得什么?国家大事自有正卿作主,孩子随便乱说,会遭杀身之祸的。可是,不出子产所料,当年冬天楚国就出师伐郑。过了两年,郑国尉氏、司氏等五族作乱执政的贵族子驷和子父亲司马子国等都被杀。子产临危不惊,派人加强警戒,封锁府库,召集官员,并发兵讨伐,杀了一批叛乱者,追使为首的尉氏等出奔,终于平定了叛乱。的面孔一常子驷被杀后,继任执政的是子孔子孔独断专横;不得人心,被子展子西所杀。子展、子西执政,任命子产为卿。限周景王二年(公元前543年),郑国又发生一次内乱,乱事平定后,执政子皮发现了子产的政治才干,把政事交付给子产。子产推辞说国家小而受大国成胁,家族大而掌权的人多,恐怕难以治理。”子皮说:“我支持你,谁敢侵犯。
季札周游列国,提倡礼乐,宣扬儒家思想,对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文章插图
国不在大小,小国只要能善于侍奉大国,国家也能安定。”这一年,子产开始任郑相,对郑国内政进行整顿。他清理田亩,划定田界;对城市和乡村订立了不同的制度,使不同等级的人各有职责;对居民的和耕地,作了整理;对忠诚俭朴的官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对骄奢不法的贵族,给予惩办。这一年,贵族丰卷以祭祀为名,要求田猎。子产为了保护庄稼,不准他越“礼”(只有国君祭祀才用新子产猎取的野兽)。丰卷竟聚集兵力,准备动武。子产在别的贵族支持下,驱逐了丰卷。器平速一条一分倾听舆论性子产十分重视民间的意见。郑国有一所多校,人们常常聚集在那里议论执政者的得失。大夫然明对这种情况感到不安,建议子产拆乡校。子产说:为什么要把它拆毁呢?人们早晚办完了公事,到乡校走走,议论议论政事得失。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反对的,我们注意纠正。这可是我们的“老师呢。”子产还对然明说:“我听说,只有办事忠善,才能消除人们的怨恨,没有听说施加力,可以防止民怨。施加成力虽然可以暂时制止奥论,但是这像防止洪水一样,水大了决口,伤人必多,就无法挽救了。不如开个小口子加以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