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得得@这些 Web 2.5 的前浪正涌向 Web 3.0 的后浪:社区、金融和数据产品


_本文原题:这些 Web 2.5 的前浪正涌向 Web 3.0 的后浪:社区、金融和数据产品
链得得@这些 Web 2.5 的前浪正涌向 Web 3.0 的后浪:社区、金融和数据产品
本文插图
链闻 ChainNews
链得得@这些 Web 2.5 的前浪正涌向 Web 3.0 的后浪:社区、金融和数据产品
本文插图
我们猛然发现 Web 2.0 的投资主题正在向 Web 3.0 的方向演进 , 大量层设施建设和修补工作已经完成 。撰文:Wendy Xiao Schadeck , 就职于风险投资公司 Northzone 编译:孤鸟 「Web 3.0」这个词曾一度让我非常困惑 , 因为它暗示着我们全力在构建一个 「升级版」的网络, 似乎有一个庞大的计划 , 一旦该计划完成 , 就会把所有的用户都转换到这个全新的网络上 。这感觉就像是在预测未来 , 但是作为一个风险投资人 , 我并不太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 相反 , 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 就必须仔细倾听建设者和用户的意见 , 不断地寻找各种讯息 , 并根据这些输入 , 用集思广益的方式 , 提出我们可能会看到的、世界未来会发生某些改变的一些「猜想」 。
链得得@这些 Web 2.5 的前浪正涌向 Web 3.0 的后浪:社区、金融和数据产品
本文插图
Web 3.0 时代技术生命周期应用曲线这是一个自下而上、不断进行迭代的过程 , 这些「猜想」往往也是矛盾的、动态的 。 但对我来说 , Web 3.0 绝对不是单一的版本——相信这种想法会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吧 。 其实 , 当我把我们的投资理念嵌入这个新兴的主题时 , 我先将重点聚焦在一个基础原理上 , 那就是:底层基础设施 , 即协议 , 将会逐渐演变成为下一代网络范式的动力 。 在我看来 , 与中心化的公司相比 , Web 3.0 在协调某些类型的工作方面更有效率 , 同时价值损耗也变得更少 。 当然 , 我们必须得承认 , 现在讨论任何关于最终用户价值的话题都有点为时过早 。 事实上 , 这一直以来都是 Web 3.0 无法规避的一个问题:相较 Web 2.0 时代的产品 , Web 3.0 到底为终端用户提供了哪些新的价值?诚然 , 这个领域的很多建设者最初都是被早期那些保护隐私、去中心化和自我主权等意识形态所吸引 , 有些人误以为这是价值取向 。 然而 , 对一般的终端用户来说 , 他们并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采用这些新技术 。 纵观过往几年 ,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构建者进入这个生态系统 , 并让这个生态系统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 一般来讲 , 技术创新的最大特点是它有能力通过增量复合的方式将一些孤立的点进行连接 。 很多有才华的构建者在修补 , 而更多有天分的构建者在上面「增砖添瓦」 。 近几年 , 我一直在密切关注 Web 3.0 , 同时也在研究 Web 2.0 时代的一些延展 , 包括电子商务、大健康、金融科技以及和开发者工具等等 。 不过 , 在过去的半年中 , 我突然发现那些增长最快的 Web 2.0 初创公司的价值主张 , 竟然是早期 Web 3.0 初创公司「天生」就具备的 。 这些信号表明 , 互联网用户正在积极寻找的价值主张 , 在 Web 3.0 协议中已经「整装待发」了 。 当然 , 这还不足以说明我们正在「跨越鸿沟」 , 但至少 , 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了正在搭建中的「桥梁」 。 以下是到目前为止 , 我所发现的一些例子 。 社区产品我们了解到 , 很多在 Web2.0 领域最成功的公司 , 都是那些因为社区而赢得了用户的认可 。 Peloton 社区被采访人员称为粉丝们「Cultish」(类似「圣教」) , 很多铁杆粉丝以 Peloton 纹身为荣 , 这并非没有道理 。 (链闻注:Peloton 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健身器材和媒体公司 , 成立于 2012 年 。 依靠「内容+硬件」盈利模式快速突围的 Peloton , 成为一众健身产品的学习对象 , 被誉为「健身领域的苹果」)来源:https://www.cnbc.com/2019/02/12/how-peloton-exercise-bikes-and-streaming-gained-a-cult-following.html这些粉丝们热情四溢、全力支持但又相互进行竞争 , 在各个明星导师(包括著名演员 Hugh Jackman、奥运会冠军短跑选手 Usain Bolt , 甚至还有亿万富翁 Virgin Group 创始人 Richard Branson)的带领下 , 形成了强大的产品效应 , 而且是远超前几代动感单车运动的那种狂热 。 现在 , Peloton 公司已经拥有 140 万付费用户 , 用户需一次性支付 2245 美元购买一台高级单车 , 现在也可以分期付款 , 每个月付 58 美元共分 39 个月还清 。 跟 Peloton 一样 , 像 Glossier (美国最知名的互联网美妆品牌之一)、MongoDB (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 , 还有我们投资的公司 Na-Kd (瑞典的一个在线购物网站)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各自的社区 , 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各自的产品 。 社区对企业的帮助在于 , 社区能够提供功能性价值 , 比如内容生产、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客户支持、开源代码 , 以及更多的主观价值 , 像归属感、目标感和社会地位等等 。 在获得用户之后 , 社区也提供一个很好的留存机制 。 它可以让用户与其利益相关 , 公司跟用户之间可以有更多的互动 , 同时为未来更多的盈利做铺垫 。 联合广场风投 USV的 Rebecca Kaden 对此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 来自 Flybridge的 Jeff Bussgang 也写了一篇关于《如何将社区打造成为你的「护城河」》的文章 。 更重要的是 , 社区的这种规模效应是复合型的 , 对于那些想要上桌的「新玩家」来说 , 很难进行复制 。 Web 3.0 协议能够以一种 Web 2.0 公司所不能的方式来为社区提供动力 。 很多社区难以扩展的原因之一 , 就是因为它们往往依赖于一套晦涩难懂的规则 , 这些规则很难被定义、表达 , 甚至很难被执行 。 社区很可能会被一些不良的行为者带入歧途 , 如果社区的管理者不能迅速地纠正方向 , 其产品体验可能会永远「毁于一旦」 。 比如视频聊天的先驱者 Chatroulette(链闻注:这是俄罗斯一个 17 岁高中生花了两天的时间在家写的随机视频聊天网站)的产品就因为对少数 「暴露狂 」用户的节制速度不够快而毁掉了 。 此外 , 社区还面临着「公地悲剧」(链闻注: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 1968 年由美国生态学家 Garrett Hardin 在《科学》期刊上提出)的问题 , 因为社区是一个公共性质的产品 , 一旦资源向所有人免费开放 , 它的利用效率就会变得非常低下 , 因为人们的行为「自私利己」 。 而 Web 3.0 协议通过编纂和执行一系列规则来管理这些公共资源 , 可以让社区变得更强大 , 其规模化速度也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