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历史辩真假』凭啥意大利人就不如爱尔兰人吃香,在美国( 三 )
相比爱尔兰人大规模移民时期 , 19世纪80年代的海上交通条件更为发达:蒸汽铁船普遍取代风帆木船 , 航程更安全 , 成本更低廉 。 在南美 , 富庶发达的农业大国阿根廷的产业环境 , 深得眷顾土地的意大利农民青睐 , 大大分流了移民潮 。 所以 , 移民美国的南意移民数量不及爱尔兰前人 , 但也蔚为可观了 。
文章图片
电影《爱尔兰人》讲述了战后美国的冲突与变革
美国人不大喜欢意大利移民过于消极的处事作风 , 认定这是天主教保守落后的集中体现 , 但相较于暴躁型的爱尔兰人 , 蔫坏型的意大利人更被接受 。
首先 , 意大利对美移民潮兴起时 , 美国已经形成英裔、德裔、爱尔兰裔等具备数量优势的强势族裔 , 意大利移民带来的冲击力远弱于当年的爱尔兰人;其次 , 意大利人性格消极、不酗酒 , 至少能保证不惹事不扰民;最后 , 意大利人珍视家庭的价值观念和新教的主张契合 , 像是会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好人 。 事实上 , 意大利裔社区与大多数其他族裔都能相处得不错 。
唯一难以接受的是 , 意大利裔过于强烈的自我封闭倾向和本土主义情结 , 与美国精神太过格格不入 。 意大利裔似乎仅仅把美国视作上班赚钱的地方 , 他们会把赚的钱寄回意大利周济亲戚 , 虽然与人为善 , 但也不愿融入美国 , 始终保持疏离 , 甚至于有人移民数年后还返回母国 。 这一非个别现象 , 在各族裔中算是独一份 。
文章图片
弗朗西斯·科波拉导演的电影《教父》
既然意大利裔不把美国当自家 , 美国社会难免生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感 , 排斥和歧视随之而来 。 朝野都设法改变意大利裔 , 但意大利裔不为所动 , 以变本加厉的返乡潮消极回应 。 反意歧视之前 , 每年返乡者占移民比例年均3% , 之后升至近6% , 高峰期达8% 。
一战爆发后 , 由于欧洲急需兵源 , 海上危险四伏 , 对美劳力输出接近停滞;美国参战后 , 同样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 于是乎 , 美国朝野对意大利裔一下子变得友好起来 , 军队一口气招募了30万意大利裔青年 。 与内战时的爱尔兰前辈一样 , 借助战争推力 , 意大利裔积极融入主流 , 全面参与社会事务 。
二战爆发后 , 尽管也因母国受到质疑 , 但有日裔托底 , 意大利裔躲过“敌侨”罪名 , 再度重演了一战的辉煌 。 在太平洋战场上 , 被麦克阿瑟盛赞为“一个人的军队”的海军中尉约翰·巴锡隆 , 在瓜岛只身阻击一团日军三日 , 刷新了意大利裔的形象 。
文章图片
意大利裔海军中尉约翰·巴锡隆
意大利裔同样用血与火证明了自己在美国的存在价值 。 “我是美国人 , 而非意大利人”的自我认同 , 至此深入人心 。
“原生社会”与“新生社会”
移民前历史就存在诸多共性的爱尔兰裔与意大利裔 , 虽有先来后到 , 但时差不过30年 , 移民动机和早期经历大同小异 , 起跑线大致相仿 。 然而 , 时过境迁 , 两个族裔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 , 却已是大不相同 。
爱尔兰裔开枝散叶 , 无论文武贵贱 , 似乎任何一个行当都能轻易找到拥有爱尔兰血统的人 , 甚至于近1/3的美国总统都拥有爱尔兰血统;意大利裔的日子过得充实而闲适 , 但精英似乎集中于文艺界 。 爱尔兰裔明显胜意大利裔多矣!
这自然不能用起跑线来解释 , 爱尔兰人当年的境遇比意大利人更惨 , 承受的痛苦和血泪更多;也不能归咎于种族素质 , 早期的爱尔兰人与意大利人一样文盲扎堆;更不能唯意志论地渲染爱拼就会赢 , 因为意大利人在工作上比爱尔兰人普遍更踏实 。 实现成功的因素很多 , 但很多时候 , 选择比努力重要 。
- 吉祥说历史前两锤砸死两金将,第三锤只一扫,金兀术就跑了,岳云出世试三锤
- 历史寻觅野地里连“御”四牛,清朝名将“妖人”海兰察:战场上威胁和珅
- 早晚历史宁当老二,曹操也不敢小看,李典:三国历史中低调的黑帮老大
- 吉祥说历史而且还是宋朝人民的好丞相?,秦桧不仅不想杀岳云
- 洋洋谈历史犹国之良相娶对妻子有多么的重要,朱元璋的马皇后:家之贤妻
- 吉祥说历史步战勉强可以,唯有此战克敌,岳云四战金弹子:马战两次未讨便宜
- 吉祥说历史留下两子一女,儿女们有何结局?,岳飞之子岳云23岁蒙冤惨死
- 十四叔看历史昭慈皇后,乃马真氏,元朝最有野心的女皇后
- 历史大点评读史小记:忠孝之食
- 读历史西方人眼中的狄仁杰:东方的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