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历史辩真假』凭啥意大利人就不如爱尔兰人吃香,在美国


『回看历史辩真假』凭啥意大利人就不如爱尔兰人吃香,在美国
文章图片
今年第92届奥斯卡上 , 韩国电影《寄生虫》成最大赢家 , 而由美国名导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爱尔兰人》竟颗粒无收 , 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
《爱尔兰人》取材自美国20世纪70年代爱尔兰裔工会领袖吉米·霍法失踪悬案 , 以爱尔兰裔杀手弗兰克·希兰的视角 , 回顾了充斥着冲突和变革的美国战后史 。
主角虽是爱尔兰裔 , 说的却是意大利裔地下世界的事——这是意大利裔导演斯科塞斯的最爱 , 而意大利裔的老戏骨罗伯特·德尼罗和艾尔·帕西诺担纲主演 , 更被视作向“黑手党经典电影”《教父》系列的致敬 。
那么 , 问题来了——为何偏偏是爱尔兰裔和意大利裔的组合?仅仅是因为人口各占全美11%和6%所带来的大概率事件?
爱尔兰裔冲刷耻辱
爱尔兰人大规模进入美国的历史 , 相对于意大利人来说要早一些 。
1845年的欧洲 , 天灾人祸不断: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引燃愤怒的火种 , 而稍后周期性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全欧 , 所引发的失业大潮更是火上浇油 。 正是这场真菌感染的马铃薯(土豆)霉腐病 , 将爱尔兰人推到了美国人的视野当中 。
马铃薯原产南美 , 由西葡殖民者带回欧洲 , 起初只是观赏植物 , 后被英国人发掘了食用价值 。 凭借其耐寒抗旱、易植高产的优点 , 马铃薯成为高纬寒冷地带国家的重要主食 。 将马铃薯作为主食的国家也包括爱尔兰 , 但此时早就“国已不国” 。
爱尔兰族属凯尔特人 , 自迁入不列颠群岛后 , 从未建立过统一国家;中世纪起遭英格兰入侵 , 持续殖民地化 , 至1801年被英国完全吞并 。 殖民地化的结果是 , 社会整体下流化 , 除了极少数的上流人士 , 几乎全民沦为英国人的佃农 , 除了持自由身份 , 境况与奴隶相差无几 。
『回看历史辩真假』凭啥意大利人就不如爱尔兰人吃香,在美国
文章图片
爱尔兰饥荒
幸好有高产作物马铃薯 , 赤贫的爱尔兰人不仅活下来了 , 而且自1660年起人口爆炸式增长17倍 , 至1845年达830万之多 。 马铃薯霉腐病暴发后 , 口粮80%依赖马铃薯的爱尔兰人 , 迅速陷入困顿和绝望 。
尽管对爱尔兰人充满鄙夷和歧视 , 英国对治下子民也不能坐视不理 。
然而 , 英国笃信自由经济理论 , 企图通过市场力量救灾 , 但饥馑中的爱尔兰并非一个正常社会 , 无论市场如何调节食物价格 , 一贫如洗的爱尔兰人还是买不起面包 。
英国颇为节制的救灾措施看似经济理性 , 实则坐视灾情扩大 , 甚至仍照常维持爱尔兰谷物对英国本土的输入 , 优先保障本土的食物供给 。
如此磨蹭至1847年 , 爱尔兰的大饥馑局面再难收拾 。 据1850年灾后粗估 , 爱尔兰人口减少约1/4 , 其中饿死百万以上 。
『回看历史辩真假』凭啥意大利人就不如爱尔兰人吃香,在美国
文章图片
爱尔兰都柏林 , 利菲河畔的饥荒纪念雕塑群
实用主义的英国人放松了对美移民限制 , 允许爱尔兰人渡海去美国讨生活 。 从数据来看 , 美国1845年移入11万余人 , 1850年飙升至37万人 , 1854年最顶峰时为42万余人 , 1855年开始大幅回落 。
而1845-1854年的高峰时段接纳的 , 主要就是逃荒的爱尔兰人 。 爱尔兰移民数量庞大 , 能熟练使用英语 , 且走投无路命如草芥 , 简直就像为美国工业革命量身订制的 。
一船又一船 , 一年又一年 , 爱尔兰人就像中世纪的农民十字军憧憬耶路撒冷一般 , 拖家带口 , 怀揣着奶与蜜之梦来到美国 。 他们为此不得不经受惊风骇浪考验 , 忍耐堪比黑奴运输船的起居环境 。 伤寒、霍乱、翻船事故 , 使得爱尔兰移民船维持了20%的死亡率 , 远高于同期黑奴运输船的9% 。
『回看历史辩真假』凭啥意大利人就不如爱尔兰人吃香,在美国
文章图片
伤寒、霍乱、翻船事故 , 使得爱尔兰移民船维持了20%的死亡率 , 远高于同期黑奴运输船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