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乙类OTC退出医保目录带来的渠道变革


医疗保险:乙类OTC退出医保目录带来的渠道变革
本文插图
2020年4月28日 , 国家医保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 。 《办法》对医保药品目录和医保支付标准的调整路径给出了详细的指引 , 明确了之前强调的几个原则:以谈判和集采为医保支付标准形成机制、同一通用名下的医保支付价一致、省级药品目录增补取消并在三年内完成等 。
不过 , 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医保目录不予收录的种类给出了明确的范围:
第八条【不纳入目录的范围】以下药品不纳入《药品目录》:
(一)主要起滋补作用的药品;
(二)含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药品;
(三)保健药品;
(四)乙类OTC药品;
(五)破壁饮片、精制饮片等对标准饮片进行再次加工的饮片;
(六)预防性疫苗和避孕药品;
(七)主要起增强性功能、治疗脱发、减肥、美容、戒烟、戒酒等作用的药品;
(八)纳入诊疗项目收费的诊断试剂、检验试剂等;
(九)酒制剂、茶制剂 , 各类果味制剂(特别情况下的儿童用药除外) , 口腔含服剂和口服泡腾剂(特别规定情形的除外)等;
(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 以及其他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规定的药品 。
在这其中 , 乙类OTC和再加工饮片被移出医保目录对药品零售市场影响较大 , 也体现了医保深化基本保障的原则 。 OTC的存在让一些低风险的疾病可以通过医院之外的渠道解决 , 但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将其纳入医保 , 作为消费品的一部分 , OTC是减轻医疗保险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 部分原先对OTC报销的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医保改革后 , 在提高保障的同时普遍将OTC彻底调出医保目录 。 此次国家医保局将乙类OTC调出或将是针对OTC药品调整的一个开端 , 最终推动OTC整体调出医保目录 。
随着OTC退出医保 , 药品销售渠道将发生变革 。 首先 , 用户的就医行为可能发生转变 。 对于常见小病 , 原先用户不愿意去医院就诊 , 也没有处方 , 就直接在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购买OTC药物 , 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里的资金购药 。 如果OTC退出医保 , 原先使用医保的用户会转向就诊和开药相对方便的基层机构 , 比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 而且 , 随着城乡居民个帐的取消、城镇职工医保个帐的缩小和门诊统筹的展开 , 在基层机构看门诊并配药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报销 , 用户会更偏向常规处方药的使用 。
其次 , OTC退出医保对零售端影响非常大 。
虽然布局紧密 , 但中国零售药店的产出、利润空间、坪效方面都较弱 ,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药品竞争以OTC类为主 , 处方药占比不高 。 二是非药品业务 , 包括保健品、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的销售竞争日益激烈 , 获客成本不断上升 。 三是在药店的坪效和利润上一直没有获得突破 , 连锁药房中利润较高的单店平均每月盈利可以达到2万元左右 , 但其中高毛利的中药是推高盈利的一个关键因素 , 而低的每月平均盈利就只有2000元左右 , 相差较大 。
虽然药店希望处方外流能推动自身发展 , 但处方流出市场没有明显利好 。 随着药品集采和医保支付价的推进 , 零售药店被要求加入集采 。 因为药品价格的采购价和卖出价基本一致 , 虽然政策给了加价10-15%的优惠 , 但加价部分是要用户自费而非医保报销 , 零售药店的药价要明显高出医疗机构 , 毫无竞争优势 , 进一步加大用户回流医疗机构 。
因此 , 如果将OTC药品和再加工饮片移出医保目录 , 零售药店面临较大的生存挑战 。 如果考虑到药店分级制度即将在全国铺开 , 只能经营非处方药的一类店将彻底商超化 。 随着北京等地的便利店可以销售乙类非处方药 , 一类药店面临较大的冲击 。 但如果考虑到部分再加工饮片从医保目录退出 , 三类药店也将受到冲击 , 原先依靠中药的高毛利来发展的药店将面临主要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