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君医」浅谈中医辩证


「北京同仁堂君医」浅谈中医辩证
本文插图
今天我简单的聊一下中医辩证 , 很多所谓的中医行医一辈子其实连辩证都不会 , 当然也有很多高手行医一辈子正确的辩证出结果只需要几秒钟 。 真正望而知之的高手也有 , 可惜我自己的交际圈比较窄没有得遇到 。 我各人觉得望诊应该是看病人的神 , 有神属阳 , 无神属阴 , 再结合舌像 , 脉像 , 先把阴阳分出来 。 我发现很多所谓的中医是不分阴阳的 。 比如来了个咳喘的病人 , 拿病人在医院的检查结果一看 , 支气管哮喘 , 就可以出方了定喘汤 , 或者把治疗哮喘的药堆起来 , 什么远志啊、款冬花啊、白果啊、什么的几十味药一起 , 这样出方有部分人会好转 , 有部分人是没有效的 。
? 单按脉象开药的高手最有名的应该是田八味 , 把完脉就开方 , 日诊三、四百 , 效如桴鼓活了人无数 , 对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 。 现在的中医也有这样的高手 , 但是不多我也是没有机会接触过 。 我本人的脉诊也不精 , 顶多就是略懂略懂的层次 , 我发现身边还是有很多中医对脉象认知也是停留在左寸关尺——心肝肾 , 右寸关尺——肥脾命 , 这个层次 , 全然不知六脉的常脉脉象——心浮大散 , 肺浮涩断 , 肝沉玄长 , 肾沉实濡 , 脾宜和缓 , 命门相关 , 左寸同断 。 我刚到同仁堂坐诊的时候经常就有客人来考我 , 一来就让我把脉 , 让我说客人是哪里不舒服 , 可能是客人看见我比较年轻才三十来岁 , 跟我一起出诊的都是60上下的老专家 , 开开始我也是一身冷汗 , 两眼一摸黑 , 心想完蛋了咋整啊 , 我平时把脉都是双手同时把的 , 客人一看说哟厉害哦两边听说把 , 我说没有没有我都是怎么把的 , 跟客人一交流我情绪才稍缓下来 , 心想还好是我后背出汗 , 要是额头出汗就难堪了 , 结果一把发现双尺脉寻都很弱没有实濡的感觉 , 那不就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吗 , 我就直接问客人是不是经常腰背部酸胀 , 耳鸣 。 客人一拍桌子说没错 , 就是这些问题 , 想不到你年纪轻轻把得那么准 , 那就开药把 , 后面我给客人开了金匮肾气丸加减克加强益肾填精的效果 , 加了一条川足通督脉 , 先开三付(一般的客人我都是先开三付药)后面客人复诊说效果很好 , 后面又继续开药 。 之后还有很多这样考我的 , 也都碰巧都说对了 。
? 本来今天不知道聊什么的 , 一写就想起很多例子 , 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 , 是一个老奶奶86岁 , 也是一个老客户 , 有次她的陪人带她来找我 , 抱怨说老奶奶晚上咳喘得厉害 , 一夜都不得睡 , 她陪着也不敢睡 , 白天不怎么咳 , 我一看是痛苦面容 , 晚上咳那不就是小青龙汤最合适了 , 后面一把脉 , 右关非常玄应指很有力 , 判断是脾挨郁住了 , 就给她开了三付小青龙汤 , 再加一付越鞠丸 , 叮嘱陪人先煮这一付 , 再吃另外三付 , 吃完应该会有一定效果的 , 第二天早上陪人就打电话给我 , 我还以为出什么事了 , 有点怕怕的 , 陪人开口说老奶奶基本上好完了 , 还有一点点咳 , 后面我叫她继续把开的另外三付吃了 , 吃完我回访陪人说已经好了 。 之后我就更加肯定要按脉象开药 。
? 其实中医难辨证就是难在辩阴阳 , 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 。 《道德经》讲大道至简 。 容易就是简单到先辨阴阳 , 《黄帝内经》讲的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 万物之纲纪 , 变化之父母 , 生杀之本始 , 神明之府也 。 治病必求于本 。 内经讲这么多就是强调阴阳的主要性 , 但是呢现在啊很多所谓的中医都不读内经 , 不分阴阳 。 我认为真正的中医应该做到先辨阴阳 。 后期我再分享一下阴阳、脾土、河图之间我悟出的一些皮毛吧 。 纵观全文今天又吹牛吹大了……
? 还是以《黄帝内经》的一句话结尾吧 , 善诊者 , 察色按脉 , 先别阴阳;审清浊 , 知部分;视喘息 , 听声音 , 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 , 而知病所主;按尺寸 , 观浮沉滑涩 , 而知病所生 。 以治则无过 , 以诊则不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