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技术逆袭、巨头加入,共享电单车的春天就要来了?( 四 )


为了利于快速扩张 , 共享电单车厂商开始有意识地优先布局电动车普及率高的南方城市 。 小遛共享官方消息显示 , 它在国内投放城市超过100个 , 除了北京和天津外 , 大多数城市如杭州、长沙、南昌、合肥等都集中在南方 。
4.定价合理 , 性价比高
目前共享电单车主要玩家有哈啰、摩拜、小遛、小蜜、街兔、雷风行等 , 大家的价格基本差不多 , 多以1元起步 , 按时间收费 , 通常以15分钟为单位 。 产品和服务较好的厂商报出了更高定价 , 比如小遛大部分城市的标准是每5分钟收费1元 。
也有少数2-3元/30分钟起价 , 多在3-10公里较长距离出行为主的中小城市 。 比如开头提到的山东泰安 , 小遛的价格标准是每5分钟1元 , 而美团和青桔均为3元/半小时 , 起步价格略高 。 推测很可能为了避免与自有共享单车业务竞争 , 有意定价较高 , 但这不是主流 。
近年来 , 共享单车在成本压力下不断上调价格 , 目前美团和哈啰的单车起步价格提高到了1.5元/30分钟 , 部分城市甚至1.5元/15分钟 , 高过了很多共享电单车 。 这让共享电单车的性价比优势更为明显:起步价更低 , 骑行1-3公里仅需要1-2元总价相当;北京杭州等地 , 部分共享单车骑行一小时甚至需要花费4元 , 而同样的里程下共享电单车只需要2-3元 。
比共享单车更快更舒适 , 比公交地铁灵活有效率 , 比打车便宜、不堵车 , 共享电单车的价格具有竞争力 。 在同等条件下 , 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共享电单车并不意外 。
三、共享电单车何以后来居上?
开局不利的共享电单车 , 在经过数年蜇伏之后 , 现在发展越来越好 , 大有力压共享单车后来居上的势头 。 共享电单车何以后来居上 , 除了如前所述的技术优势、体验更佳之外 , 主要是在以下两个方面更具优势:
1.没有风口 , 理性竞争 , 赢利模式更为现实
共享单车行业迄今仍然没有一家宣布实现盈亏平衡 , 即便拥有后发优势的哈啰出行 。 但它在去年3月承认 , 电单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盈利 , 并将关键归纳为其运营成本可控 。 在实行电子围栏定点还车的前提下 , 300辆电单车只需配备一个运维人员 , 这个比小于共享单车0.5%的官方最低标准;加上共享电单车的折损率低 , 综合运营成本超乎理想 。
他们没有提及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 , 市场竞争相对温和 , 行业总体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 共享电单车自诞生之初就比较坎坷 , 政策制约之下没能迎来共享单车那样的投资风口 。 因此行业反而发展得更为理性 , 大家没有疯狂烧钱和超量投放等恶性行为 , 而在产品、技术和服务层面展开竞争 。
哈啰出行没有披露过具体数据 , 可以参考小遛共享的资料展开分析 。 官方数据显示 , 近年来小遛共享累计投入4.8亿元 , 投放近10万辆电单车 , 2019年营收超过了2亿元 。
以此计算 , 平均每辆电单车的综合投入成本不超过4800元 , 带来超2000元的年收入 。 这与它提供的运营数据基本吻合 , 每辆小遛电单车日均使用7次 , 每次收费1-2元 。 保持目前的运营水平 , 4.8亿元就能实现在2-3年内回本 。 小遛预计 , 随着城市的扩大和车辆的增多 , 2020年营收有望达到10亿元 , 走上了一条高经营性现金流、高用户粘合度的发展新路 。
哈啰出行和小遛共享的实践表明 , 共享电单车不但在商业模式可行 , 而且能够建立起明确的赢利模式 , 行业健康程度远非当年共享单车可比 。
自行车@技术逆袭、巨头加入,共享电单车的春天就要来了?
本文插图
2、节约公共资源 , 可持续发展
共享单车围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大多数人直觉地认为 , 开放体积较大一些的共享电单车 , 会比共享单车还要糟糕 。 然而大数据告诉我们 , 这是一个错觉 , 共享电单车效率更高 , 非但不会围城反而可以节约大量公共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