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技术逆袭、巨头加入,共享电单车的春天就要来了?


继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近日获得10亿美元融资之后 , 共享单车行业又爆出了大新闻 。 4月28日 , 据36氪消息 , 美团日前已和制造商签下了百万级的电单车订单 , 合作制造方包括富士达和新日 。
消息引知情人士爆料称 , 美团和制造商签单的时间实际还早于青桔融资 , 只是它这边才签下订单 , 那边青桔就迅速敲定了融资 , 而且今年重点方向之一也是共享电单车 。 有意思的是 , 上个月中旬 , 山东泰安宣布批准了3家共享电单车品牌进驻 , 除了一家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品牌——小遛共享外 , 另两家恰好是美团和青桔这对欢喜冤家 。
这就很难不让人将两者的行为联系在一起 。 100万超级订单、10亿美元融资 , 两大巨头针锋相对、同时发力 , 难不成共享电单车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自行车@技术逆袭、巨头加入,共享电单车的春天就要来了?
本文插图
一、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单车
虽然大城市居民对共享电单车仍比较陌生 , 但在很多中小城市 , 共享电单车出行早就不是什么新闻 。
江西某20多万人口小县城 , 2018年5月便有共享电单车入驻运营 。 2元起步与公交车一样的价格 , 但更方便快捷 , 很快就融入居民生活中 。 我向20岁的姑娘小雪了解收费标准和品牌时 , 她居然说没有留意过 , 反正每次2块钱够骑到县城的任何角落 , 车身是黄色的所以大家都叫它小黄车(没错 , 和其他地方对ofo的称呼一样) 。 她还表示当地并非独家 , 附近其他市县也有了 。
除了小遛等新兴企业之外 , 共享单车巨头同样早有行动 。 2018年1月 , 滴滴率先推出了“街兔电单车” , 随后 , 摩拜和哈啰先后推出了共享助力车 , ofo也完成对多项电单车的专利申请 。
出于成本压力 , 这两年巨头们主动收缩共享单车业务 , 但在共享电单车市场上却保持扩张势头 。 哈啰出行最为积极 , 已经将共享电单车业务扩大至1/3的运营城市 。 滴滴和美团布局稍为落后 , 但如今也在快速跟进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单车的进程 。
1.借新国标利好加速合规化
共享电单车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入局 , 时间上不比共享单车晚多少 , 只是限于政策原因一直无法大张旗鼓地发展 。 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在建议各地方审慎对待共享电单车时 , 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当前市场上投放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普遍超标 。 ”
也就是说 , 监管部门并非反对共享电单车 , 只是担心它的安全问题爆发 , 像共享单车那样不可收拾 。 好在监管部门并没有禁止 , 为共享电单车后来利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下简称新国标)的生效重新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
2019年4月新国标正式执行 , 为共享电单车行业带来了两方面的利好:一是为地方监管部门根据本地情况开放共享电单车提供了法律基础 , 企业有机会以电单车合规为由向当地政府重新申请运营;二是占比超过9成的超标车陆续退出 , 客观上为共享电单车空出了大片市场 。
不少共享电单车企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 从哈啰、美团、滴滴等出行巨头 , 到小遛、小蜜、雷风行等新兴厂商 , 都推出了符合新国标的电单车 , 只有无力回天的ofo缺席 。
共享电单车朝着轻型化的方向发展 , 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 时速在20公里以内 。 为了避免骑车带人的安全隐患 , 共享电单车还主动撤掉后车座 , 进一步减轻整车重量 。 共享电单车合规化 , 迈出了重启市场的关键第一步 。
2、换电模式实现无桩化运营
不过 , 近年共享电单车行业最重要的变革 , 是通过换电模式实现了无桩化运营 。
因为有桩式运营 , 早期的玩家不但运营成本高企难下 , 而且用户局限在桩站周边的小范围内 。 而无桩化让用户随时随地骑行共享电单车成为可能 , 大大降低了用户骑行的交易成本 , 从而扩大了市场需求 。 和共享单车一样 , 共享电单车通过无桩化运营打破了需求僵局 , 顺利进入与它争夺城市最后一公里市场的竞争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