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肿瘤防治终极秘方!研究发现:“快乐”会使肿瘤变小甚至消失!肿瘤治疗不能“只见肿瘤不见人”( 二 )


外周性调控系统存在于各种器官 , 肝、胰、消化道、肺、肾、皮肤、脂肪组织等 。 这好比身体内的“地方政府” 。 这外周调控系统 , 正是国外所忽视的 。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同时关注并研究这两种系统 , 张志刚研究团队发现 , 肝存在着非神经来源的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激素及其受体与局部免疫系统的调控网络 。 此前已有研发发现 , 脂肪细胞可合成雌激素与促胰岛素分泌的激素 , 也就是说非内分泌细胞也可以分泌激素 。 这些发现提示 , 器官水平也可能存在一套甚至多套神经递质-激素-免疫的调控系统 。
“神经系统-激素-内分泌对全身的调控并非新的命题 , 但器官水平存在神经递质-激素-免疫的调控是一个新概念 , 器官/组织水平的调控系统是对中枢调控系统的补充、补偿和一种常态调节系统 , 其异常与疾病发生相关 。 ”顾健人解释 , 肿瘤就是在这两个调控系统“失衡”时诞生 , 并形成一个属于自己微环境的调控系统 , 里面也有神经递质-激素-内分泌调控系统 。 这个系统让它拥有保护自己的免疫细胞 , 它们如同帐篷那样保护着肿瘤细胞 。
顾健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肿瘤的形成就是中枢性调控系统“不作为”、外周器官/组织的调控系统“乱作为” , 肿瘤就是“黑社会” , 自我膨胀 , 破坏社会稳定 , 破坏警察系统(免疫系统) 。 人体免疫系统应该是攻击癌细胞的 , 结果被肿瘤“教唆” , 变成了它的保护伞 。 “肿瘤好比组建了一个体内的独立王国 , 这是肿瘤难治的根源 。 ”
这些观点改变着我们对肿瘤的认识 , 也影响着肿瘤的预防与治疗的方向 。 2012年12月 , 荷兰系统生物学权威J.van.de.Greef教授致信顾健人 , 肯定了系统调控观念的重要性 。 “我们相信多维的调控在生物学和癌症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这种动态的调控系统研究 , 对生物科学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 ”
“癌是机体中枢与局部系统性调控失衡的结果 , 再平衡的建立 , 是今后个体治疗的关键 。 ”顾健人强调心理良性环境对再平衡组建的作用 , 这需要医患、病人间的良性互动 , 也需要药物辅助治疗 , 比如未来可以考虑给患者提供抗焦虑、促“幸福感”的药物 。
肿瘤治疗不能“只见肿瘤不见人”
对患者个体的关注 , 已经成为如今肿瘤防治的焦点之一 。 遗憾的是 , 大家忙着翻炒国外的主流理念 , 真正的关键问题我们还远远没有解决 。
十多年前 ,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对癌症的三个“1/3”的解释 , 即1/3癌症病人可通过一级预防防治癌的发生;1/3癌症通过二级预防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 甚至根治;1/3癌症可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 。
“这个观点在10多年前提出 , 至今看来很有远见 。 ”顾健人以一级预防为例解释道 , 吸烟容易引发肺癌 , 阻断吸烟这个行为可以预防肺癌 , 这就叫一级预防 。
一级预防防治癌的发生 , 包括外因和内因 。 外因指的是环境因素 , 比如吸烟、喝酒、过度营养 , 缺少体力活动 。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项永兵研究员最近连续发表了4篇文章 , 揭示肥胖、2型糖尿病与肝癌、胰腺癌密切相关 。
“这再次提示我们肿瘤并非孤立的 , 其它疾病也可引发肿瘤 。 ”顾健人强调 。
此外 , 一级预防里的外因还包括化学致癌、病毒、细菌等环境因素 。 也就是说 , 我们所处的环境 , 以及生活方式、饮食方式 , 关系到癌的发生 。
内因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遗传因素 , 还包括神经/激素/免疫系统失常 。 这再度提示了神经紧张与癌的关联 , 这也是近年科学家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
2000年 , LeeHood提出了“4P医学”理念 , 它是“预防医学”、“预测医学”、“个体医学”、“参与医学”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
这其中的“预防医学”包含了世界卫生组织谈到的一级预防、两级预防 , 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以早期诊断为例 ,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研究组发现了DKK-1可作为对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标志物 , 受到国际关注 , 已进入多中心验证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