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完胜!房颤一定要“长期抗凝”?这个“中国领跑”方法打破传统!( 二 )


李毅刚教授
新华医院作为首批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 , 团队精干、技术精炼、效果优越!
早在2014年 , 新华医院心内科就开始开展左心耳封堵术 。 自2017年以来 , 新华医院左心耳封堵术手术量一直保持国际领先的地位 , 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更是连续3年全球各大中心名列前茅 。
李毅刚教授接着介绍道:“在他的电生理团队中 , 有5位左心耳封堵全球带教术者、7位可独立完成左心耳封堵的专家 , 还有大量年轻医生积极学习规范化手术操作 , 安全性方面也取得了与NCDR注册研究近似的结果 , 优于既往的临床研究” 。
3
“一站式”一石二鸟 ,
兼顾房颤与卒中管理
近年来 , 在单次手术中联合导管消融与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日益受到关注 。 新华医院作为国际上开展“一站式”最多的中心 , 我们也特地请李毅刚教授简单阐述了“一站式”手术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
“一站式”手术是指在一次手术中完成房颤消融和左心耳封堵两项微创操作 。 对房颤患者来说 , 减少或根治房颤发作和预防卒中都是重要诉求 , 通过“一站式”手术可以在一次手术中解决两个问题 。
相比两次独立手术 , “一站式”能同时减少患者的穿刺痛苦、耗材使用和整体手术费用;对于CHA2DS2评分>2的患者 , “一站式”还能显著降低不依赖于房颤消融效果的血栓风险 。 李毅刚教授指出 , 对于房颤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技术都相对较为成熟的中心 , 理应推广、开展“一站式”手术 。
不过 , 李毅刚教授也强调 , “一站式”的开展也有重要的技术前提 。 不仅需要有经验的电生理团队相互合作 , 还需要包括影像科、超声科、麻醉科在内的多学科合作 , 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 , 形成房颤的整合式管理 。
规范的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随访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 目前 , 李毅刚教授的团队已积累完成超过530例一站式手术实践 , 总结了很多经验 。
在2019年美国心律学会科学年会(HRS)上 , 团队曾公布了关于WATCHMAN一站式手术的系列相关研究 , 涉及左心耳封堵的影像学技术、植入技术;此外 , 单中心的大样本随访数据也在陆续整理、发表中 。
谈到“一站式”手术的未来 , 李毅刚教授表示 , 非常期待!他希望上海、乃至全国的房颤中心都能有条不紊、规范化的开展“一站式”手术 , 并将继续欢迎来自其他省市、国家的医生来他的中心观摩学习 , 最终造福更多房颤患者 , 为他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善 。
专家简介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完胜!房颤一定要“长期抗凝”?这个“中国领跑”方法打破传统!
本文插图
李毅刚 教授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专家信息)
李毅刚 , 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上海交通大学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 。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 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主席 。 上海市卒中学会副理事长 。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2008-2019) 。 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无线精准EP沙龙”主任委员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 。 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FACC) , 美国心脏节律学会委员(FHRS) ,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 , 欧洲心脏节律学会委员(FEHRA) , 国际动态心电图与无创心电学会(ISHNE)理事 ,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律失常中心客座教授 , 哈佛大学医学院布里格姆与妇科(Brigham and Women's)医院职称评审专家 。 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评审专家 。 波兰国家科学院国际评审专家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务委员 ,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dvanced Materials》、《European Heart Journal》、《Theranostics》、《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Heart Rhythm》等杂志 。 发表SCI研究论文97篇 。 《European Heart Journal》、《JMCC》、《Herz》、《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CM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编委或通讯编委 。 主编专著3部 , 包括国内首部《室性心律失常学》 。 主持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和多项上海市科委项目 。 获德国“歌德大学电生理杰出贡献奖”1项 。 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各1项 。 2019年获中国心律学大会颁发的“中国心律学杰出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