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题乐园缺了一口气


中国主题乐园缺了一口气

文章插图
2009年10月9日,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热闹非凡 。


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西装革履的基金、券商从业者占了多数,他们神采奕奕,满眼都是涌动的财富 。


华谊兄弟的推介会正在进行,董事长王中军春风得意,表示要将华谊打造成“一个经纪、电影、电视、影院发行四个方向发展的影视王国” 。


他还说,希望华谊兄弟最终能做成迪士尼模式的娱乐公司 。


两年后,位于海口的冯小刚电影公社破土动工,此外,华谊与上海、深圳签订合作,开发“华谊文化城”,还在苏州、长沙等城市落地主题乐园 。


中国主题乐园缺了一口气

文章插图


梦想成为迪士尼的,不止华谊兄弟 。


2015年9月,万达把第一家主题乐园开到了西双版纳的万达国际度假区,王健林立下豪言,要在全国再建8个“万达城” 。


中国主题乐园缺了一口气

文章插图


2016年,华谊兄弟累计签约16个实景娱乐项目,营收同比暴增362.34%;万达的文旅事业也顺风顺水,王健林做客央视,声称要让上海迪士尼20年之内盈不了利 。


这一年,上海迪士尼正式开园,而北京环球影城基础工程才刚刚开工 。在国内主题乐园的建设大潮中,他们都曾充满信心 。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万达便将13个文旅项目打包卖给融创,华谊的实景娱乐板块也在2018年开始下滑 。


相比之下,上海迪士尼以551.4亿美元的营收在第一个财年就实现盈利 。


到今年,北京环球影城开园即成“爆款”,国庆期间更是以一己之力,让整个通州都晚睡了三个小时;上海迪士尼也迎来5周年,一手打造的粉色毛绒玩具玲娜贝尔,问世即顶流 。


中国主题乐园缺了一口气

文章插图


一南一北两个“外来的和尚”,站到了游乐园的C位,而想做中国迪士尼的华谊和万达的文旅小镇,笑渐不闻声渐悄 。


其实,想做中国迪士尼的,还有另外一家公司 。


和迪士尼一样,这家公司也手握大量的动漫IP、故事版权,其商业版图也涵盖影视制作、媒体播放、主题乐园、衍生品消费 。


它曾无限接近迪士尼,但到头来同样海市蜃景一场空 。


这家公司叫奥飞娱乐,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广告语:奥迪双钻,我的伙伴 。






01




1986年,初中毕业的蔡东青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继续读书深造,另一条则是外出打工,帮家里减轻负担 。


说是两条路,其实根本没得选,蔡东青家里穷,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正在上学 。


不得已,只能寻摸着自己找出路 。


那个时候,潮汕大地已遍吹改革之风,蔡东青的家乡澄海,很多家庭成立手工作坊,利用地缘(近港)亲缘(侨乡)优势,生产一些简单的塑胶玩具、塑胶制品 。


蔡东青东拼西凑,花800元买来一台老式铸塑机,专门生产面向儿童的塑料小喇叭 。


为了和市面上的小喇叭不一样,他专门跑到孩子堆里,看小朋友都在玩什么,正好有个小孩儿因为吹不响手中的喇叭急得哇哇大哭 。


这给了蔡东青机会,他觉得喇叭一定要音色好、音量大,同时颜色也要鲜艳、好看 。


小本买卖,销量上来了,还要解决成本问题 。


为外地经销商托运货品时,别人都是2000支小喇叭装一箱,但蔡东青能在一箱里装4000支,一下子节省一半的运费 。


靠着这样的商业头脑,蔡东青的喇叭作坊很快就变成了一家小有规模的喇叭厂 。


生计不成问题了,蔡东青开始考虑工厂的定位,喇叭吹得再响,也只是喇叭,他想试试别的 。


1992年,南方谈话推动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下海经商渐成气候,蔡东青决定去香港转一转,寻找更多的机会 。


彼时,日本的四驱车开始进入中国,蔡东青在香港看到了可以遥控行驶的四驱车,一时大受震撼 。


中国主题乐园缺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