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题乐园缺了一口气( 三 )




2010年,出资9000万元,收购了广东嘉佳卡通卫视30年的经营权,增加了多媒体板块 。


2011年,斥资660余万,并增资2100多万拿下广州执诚服饰51%的股权,增加了婴童用品板块 。


2013年,花费5.36亿,全面收购“喜羊羊”品牌及制作团队,超级IP再添一员 。


2014年,连续收购游戏公司爱乐游信息、上海方寸等,入局手游行业 。


2015年,9亿买下“有妖气”漫画平台,拥有了《十万个冷笑话》、《瑞脑》、《镇魂街》等知名IP 。


中国主题乐园缺了一口气

文章插图


那一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斩获近十亿元票房,资本市场看到了国漫的潜力,奥飞的股价冲上54.85元,创历史新高 。


做玩具起家的奥飞,和高调的华谊、万达,几乎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蔡东青立下flag,要做中国的迪士尼 。


相比当时做影视出身的华谊,做地产起家的万达,奥飞“IP+内容”的内核,似乎更接近迪士尼 。


但他们谁也想不到,眼前的风光无限,只是落幕的序曲 。






03




让我们暂时回到2016年,那个中国的迪士尼们回光返照的年代 。


那一年,王健林定下了那个著名的小目标,打算让王公子先赚一个亿 。


而彼时王公子还在社交媒体大杀四方,他和冯小刚掀起著名骂战,起因正是华谊推出的《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问题,以及万达高管叶宁跳槽华谊兄弟 。


中国主题乐园缺了一口气

文章插图


那一年,奥飞也没闲着 。


上游的动漫IP,中间的制作发行,下游的播出宣传,以及衍生的服装玩具、终端手游、VR体验、潮玩盲盒、室内游乐场……几乎把全产业链都买回了家 。


对了,那一年让小李子捧回奥斯卡的《荒野猎人》,背后的资方也有奥飞娱乐 。


中国主题乐园缺了一口气

文章插图


当年的年报里,奥飞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达到67家,投资额达36亿,同比增长了5倍——比全年的营收还要多 。


二孩时代全面启幕,奥飞的迪士尼梦,前所未有的近 。


然而,人们只看到了迪士尼的IP号召力,却从未想过迪士尼对IP的运营能力 。


奥飞买下了产业链,却没有相应的整合运营能力,播放平台A站、暴风渐落下风,有妖气更是从头部直接掉队,靠吃老本过活,制作的《刺客信条》巨亏,喜羊羊、小魔仙等IP也在一部分家长的举报下,动辄下架 。


并购的后遗症逐渐体现 。2018年,奥飞娱乐计提了14.95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其中包括9.44亿元的商誉减值损失;到2020年,仅爱乐游一家的计提商誉减值就达到1.43亿元,商誉直接归零 。


所谓商誉减值,放到奥飞这里,可以简单理解成1+1<1 。


影视制作、IP运营全线溃败,到2020年,奥飞年报的营收一项里,婴童用品和玩具销售占比超过70% 。


曾经要做中国迪士尼的奥飞,最终又变回了一家玩具公司 。


疲于奔命的,还有万达和华谊 。


万达文旅“卖身”融创,在地产业收紧,恒大深陷危机的今天,不知道王首富有没有唏嘘过;王公子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为人低调的网红小王”,上一次登上热搜,还是当“舔狗”的那一天 。


华谊兄弟也在2018年影视寒冬里结结实实地摔了跟头,要靠老板卖画、卖豪宅维持现金流,就连一向头铁的冯导,也身段柔软地拍起了网剧 。


中国主题乐园缺了一口气

文章插图


成功者都是相似的,他们要赶上天时地利人和 。


失败者则各有各的颓唐,有人想投机取巧赚钱,有人破坏了游戏规则,还有人能力赶不上野心,走得太快忘了本 。


当时代的潮水退去,他们便成了裸泳的人 。






尾声




如今国内的主题乐园,呈“两超多强”的格局 。


两超,是南迪士尼,北环球影城 。


多强,则是绑定《熊出没》的方特欢乐世界,起步较早的华侨城欢乐谷、世界之窗,创造多项世界之最的长隆欢乐世界等本土主题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