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器的文物符号解读 良渚文化玉器的文物符号解读阅读理解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 , 主要分布于太湖流域 , 其南端到钱塘江 , 北至江苏常州一带;距今5300—4000年 。继崧泽文化之后 , 良渚文化成为新石器中晚期最恢宏的文化形式 , 精美绝伦的黑陶和玉器是它的杰出代表 , 尤其是玉器 。其丰富的器形、众多的数量、先进的工艺、精美的纹饰、复杂的功能 , 为世界同时期所绝无仅有 , 它在中华玉文化传统中的突出地位不言而喻 , 成为中国古代礼制形成以及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无可替代的重要实证 。
从墓葬出土情况来看 , 良渚文化玉器的使用严格按照等级进行划分 , 大面积的主题纹饰是良渚人宗教崇拜的偶像及精神归属 , 表明了中国礼制及君权统一的建立 , 良渚社会已从荒蛮的史前期踏入文明期 。解读文物符号对研究当时人类生活、生产状况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 这种认识为探讨良渚文化玉器提供了研究思路 。

良渚文化玉器的文物符号解读 良渚文化玉器的文物符号解读阅读理解

文章插图
 良渚文化玉器的美学解读
主题纹饰呈现出内涵美、简洁美 。良渚文化玉器纹饰的种类主要有神人兽面纹、兽面纹、神人纹、龙首纹、鸟纹、涡旋纹、龟纹等 。这些纹饰有着早晚之别、主次之分 , 而且其载体、琢刻方法、内涵含义都有所区别 。良渚文化玉器主题纹饰是利用琢刻的阴线将兽面、神人面的神态、气势简练、醒目地制画出来 , 使主题纹饰充满了创造力和内在精神的统摄力 。主题纹饰的演变为早期生动 , 中期繁缚 , 晚期简洁 。其新产生的形式总是在前一形式的基础上衍生 , 是从写实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它反映出良渚先民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 能够在抓住主题纹饰的神韵基础上 , 使纹饰形象更集中、更凝练、更简洁 。
艺术形式呈现出对称美、适合美 。对称是形式美法则之一 , 可以给人安定、规整、庄重、协调的视觉美感 。对称美是我国传统的美学基础 , 其源远流长 , 从现有出土的玉琮、玉璜、玉梳背等器物来看 , 其造型均是端庄对称的 。从纹饰结构来看 , 其对称形式有两种:左右对称和辐射对称 。左右对称是以中轴线为对称轴 , 左右配置同一形象 。通过对图案纹样进行一定加工变化 , 安排在一定的轮廓线以内 , 这种装饰设计手法称为适合纹样 。古代的装饰纹样大多采用这种装饰形式 , 良渚文化玉器也不例外 。在诸如玉璜、玉牌、玉梳背等半圆形或长方形玉器上 , 均可以看到刻有神徽、兽面纹、龙首纹、鸟纹、涡旋纹等适合纹样 , 这些基础纹样会随着器物外形不同变换组合和排列 。
表现技法呈现出工艺美、线条美 。良渚文化玉器制作采用了多道复杂的工序和高超的手艺 , 它不仅有切、割、挖、凿、划、钻、饰、琢、雕、刻及抛光技术 , 还发明了带有简单机械原理的器具 。良渚文化玉器琢纹的方法大致有三种:阴刻、浅浮雕、透雕 。其中阴刻是良渚文化玉器琢纹工艺中最基本的方法 。良渚文化玉器纹饰是以线条的运用为主 , 是用线条的组合来塑造形象 , 是用线条的变化来创造美 。其线型有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 , 通过不同的线型疏密、长短、粗细等变化 , 构成了流畅舒展、细密匀布、具有装饰性的各种形象 。这些流畅的线条有着各自的表现力和情感意味 , 凝集着良渚先民的敏锐感觉和细腻情感 。
良渚文化玉器的功能解读
祭祀礼器 。当物质与精神成为一种共同的需求时 , 造物的文化性意义便呈现出强大的推动作用 。在良渚文化高等级的墓葬中 , 玉琮、玉璧和玉戚 , 应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埋葬习俗及拥有者的社会地位有密切的联系 。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地位最高的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玉琮节数越来越多 , 从出土情况看 , 玉琮几乎没有磨损 , 并且只在高等级墓葬中才有 。玉琮的出土情况说明它已经脱离了实用器具 , 成为祭祀、神权、等级的象征 。古典《周礼》中对玉琮的解释是祭地之器 , 其外形四方 , 中间圆孔 , 呈柱状 , 外表有装饰纹样 。这种构造与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理念完全吻合 , 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礼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