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
译文《诗经》说:“啊呀,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 。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
译文孔子说:“审理诉讼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以大德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懂得了根本的道理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 。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 。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 。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 。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的人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 。经过长期用,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 。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文王算命术白话文解释】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
译文使意念真诚的是说,不要自己欺自己 。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理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 。殊不知,别人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做有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康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
译文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
译文之所以说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见;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意 。因此,世上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 。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自己孩子的缺点,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茁壮 。”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