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侯景之乱后士族地位下降,为何南陈皇权会在此时选择与士族交好?

经过梁末的侯景之乱与江陵之役的南朝早已千疮百孔 , 原从东晋南下的衣冠士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 幸免于难的名门望族也所剩无几 , 陈霸先只能以南方的本地士族为主要依靠建立南陈 , 如吴兴沈氏、吴郡陆氏、会稽虞氏等 。 故而新兴的南陈政权完全不同于南朝中任何一个政权 , 陈寅恪先生称之为“此为江左三百年政治社会上之大变动” 。
原先南下的老牌士族 , 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虽也被吸收到南陈的皇权之下 , 但经过战乱的他们 , 此时与南方本土士族相比 , 无论是实力还是数量都有很大的差距 , 所以在南陈期间 , 老牌的名门望族虽在社会上还享有较高的名望 , 但已经无法左右政局 , 只能成为皇权的附庸 , 而南方的本土士族与南陈陈氏同出于江左 , 并无地域上的隔阂 , 且南方士族从东晋开始一直受到一些南下士族的排挤 , 其实力有很大削弱 。
【爱历史】侯景之乱后士族地位下降,为何南陈皇权会在此时选择与士族交好?
文章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 , 依靠军功上位的南陈皇权一家独大 , 江左士族为求政治庇护与利益保障 , 皆依附于南陈皇权之下 , 而南陈君王 , 也热衷于与士大夫交流 , 文化上虚心向文人名士学习请教 , 在这种情况之下 , 南陈的皇权与士族开始走向融合 。 而这种融合不仅是政治上的融合 , 同时也是文化上的融合 。
一、陈霸先对文人名士的敬爱
由于陈霸先深受梁武时期文化氛围的影响 , 虽出生卑微 , 但也好“涉猎史籍” , 且对名士文人极为敬爱 , 陈霸先对蔡景历 , “侯景平 , 高祖镇朱方 , 素闻其名 , 以书要之” , 当陈霸先得到蔡景历的回信后 , “甚加钦赏 , 仍更赐书报答 , 即日板征北府记事参军 , 仍领记事” 。 又如沈炯 , “高祖尝称炯宜居王佐 , 军国大政 , 多预谋之” 。 再如谢哲 , “高祖自京口渡江迎接郭元建 , 哲乃委质 , 深被敬重” 。
【爱历史】侯景之乱后士族地位下降,为何南陈皇权会在此时选择与士族交好?
文章图片
陈霸先在尊敬名士文人的同时 , 也极为看重本族子弟的文学修养 , 并且多聘请名士为子侄传道授业 , 以提高家族形象与文化素养 。 如《陈书·蔡景历传》记载:“衡阳献王(陈昌)时为吴兴郡 , 昌年尚少 , 吴兴王之乡里 , 父老故人 , 尊卑有数 , 高祖恐昌年少 , 接对乘礼 , 乃遣景历辅之” , 同时又派遣陈郡谢哲共辅 , 后又派遣吴郡杜之伟传授经书 , 于是“昌读书一览便诵 , 明于义理 , 剖析如流” 。
【爱历史】侯景之乱后士族地位下降,为何南陈皇权会在此时选择与士族交好?】又如“高祖素知于(毛)喜 , 及镇京口 , 命喜与高宗俱往江陵 , 仍敕高宗曰:‘汝至西朝 , 可谘禀毛喜’” , 陈霸先让陈项遇事咨询毛喜 , 也是希望陈项能多与毛喜联系 , 从毛喜处学到士人之风 。
陈霸先的侄儿陈蒨 , “少沈敏有识量 , 美容仪 , 留意经史 , 举止文雅 , 造次必遵礼法 。 高祖甚爱之 , 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 , “侯景之乱 , (沈)洙窜于临安 , 时世祖在焉 , 亲就习业” 。 此外到洽之子 , 到仲举也与陈蒨私交密切 , 相互友善“文帝居乡里 , 尝诣仲举 , 时天阴雨 , 仲举独坐斋内 , 闻城外有箫鼓之声 , 俄而文帝至 , 仲举异之 , 乃深自结托……侯景之乱” 。
【爱历史】侯景之乱后士族地位下降,为何南陈皇权会在此时选择与士族交好?
文章图片
陈蒨有士族之风范 , 又善于与士族处理人际关系 , 故而陈霸先对陈蒨极为喜爱 , 永定三年六月癸卯 , 陈霸先病情加重 , 于是成霸先“遗诏追临川王蒨入纂” , 陈霸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毫不犹豫的将皇位传于侄儿陈蒨 , 其原因有两点:其一 , 虽然皇子陈昌还在世 , 但被北周扣留于长安 , 传位于陈昌显然不现实;其二 , 皇侄陈蒨从侯景之乱后就跟随陈霸先多年 , 东征西讨 , 功劳显著 , 且“美容仪 , 留意经史 , 举止文雅 , 造次必遵礼法 , 高祖甚爱之” , 所以在当时 , 陈蒨是陈霸先最为看好的继承人 。
二、南陈君主对士族的友善尊重
陈武帝、陈文帝两位南陈君主皆对士族友善尊重 , 关系密切 , 并表现出对士人文化的极大喜好 , 这使南陈皇权与士族之间的隔阂逐渐消失 , 士族也开始逐渐与南陈皇权融合 ,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表现出国家的责任感 。
【爱历史】侯景之乱后士族地位下降,为何南陈皇权会在此时选择与士族交好?
文章图片
无论是陈宝应的叛乱 , 还是欧阳纥的叛乱 , 都遭到南陈士大夫们的抵制 , 由此可以看出 , 南陈士族逐渐改变了梁末时期士族对国家命运毫不关心的态度 , 这也许是因为侯景之乱与江陵之役给了南朝士族们一个沉重的打击 , 使久经战乱的士族们不愿意在看到战争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