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肿瘤科:希望灯TA·免疫访谈 | 梁军教授:罗氏“T+A”突破瓶颈,为中国HCC患者带来新曙光( 二 )


梁军教授:IMbrave150研究的最新中国队列数据显示 , “T+A”方案对比索拉非尼在中国人群中 , 生存期获得临床意义上的改善 。 该疗法开拓了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领域的新里程 。
IMbrave150研究的成功是晚期肝癌治疗的重大突破 , 打破了晚期HCC一线治疗的格局 , 为我国肝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 并且有潜力成为尚未接受过全身治疗的不可切除HCC的中国患者的一种改变临床实践的治疗方法 。 医脉通:3月24日 , NCCN肝病指南更新 ,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首次纳入一线推荐优选方案 。 同时 , ESMO指南也更新在即 。 虽然还未在国内正式获批 , 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肝癌治疗已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指南列为一线推荐疗法 。 您对此有何评价?这对国内指南规范的更新会有怎样的参考意义?
梁军教授:在全球人群中 , IMbrave150研究展现了抗血管药物与免疫疗法联用的广阔前景 。 但中国的肝癌和西方的肝癌存在诸多不同 , 如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的差异 。 因此若将新型疗法写入中国指南 , 首先要有亚洲人群的数据 。
IMbrave150研究显示 , 尽管中国人群比全球人群具有更多的预后不良因素 , 但要写入指南 , 势必还得经过我们国内的专家讨论 。 不过国内临床数据显示 , “T+A”方案对比索拉非尼 , 在中国亚群中OS和PFS均获得临床意义上的改善 。 因此 , 基于“T+A”的中国研究数据以及临床经验 , 相信该治疗方案写入中国指南指日可待 。 医脉通:请您介绍一下“T+A”方案在肝癌治疗领域的优势地位与免疫联合创新机制?
梁军教授:既往不可切除的HCC患者一线治疗选择有限 , 索拉非尼等存在耐药的问题 。 随着学界对肿瘤免疫治疗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索发现 , 肝癌患者有望从免疫联合治疗中获益 。 因此我认为 , 免疫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 , 是一个非常好的对一线治疗的补充 ,“T+A”方案是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又一重要方案 。
肝癌细胞所在的肝脏属于“免疫特惠器官” , 那么就其免疫治疗来讲 , 它能够增强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 在肝癌整个治疗过程当中 , 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均作用于肿瘤微环境 , 理论上两者互相影响 , 具有协同效应 。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血管生成抗体 , 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 采用“T+A”方案治疗肿瘤时 , 贝伐珠单抗可通过逆转VEGF介导的免疫抑制和促进T细胞浸润到肿瘤中 , 进一步增强阿替利珠单抗的有效性 。 医脉通:近年来 , 随着肿瘤免疫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的飞速发展 , 肝癌领域的免疫治疗也不断展开新的探索 。 那么 , 对于未来肝癌患者免疫治疗方面您还有哪些展望?
梁军教授:目前 , 肿瘤治疗已经进入免疫时代 , 免疫治疗在多个肿瘤领域已被证实疗效 。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不断深入 , 免疫治疗为肝癌患者也带来了新的曙光 。
免疫治疗 , 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探索的问题 , 包括如何筛选肝癌免疫治疗优势人群 , 以及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免疫治疗与哪种药物联用能够获得更好疗效等 。 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在肝癌治疗当中需要摸索、研究、总结的问题 。 相信未来肿瘤免疫疗法将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