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肝细胞肝癌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作者:陈曦, 钟国超, 龚建平
文章来源:国际外科学杂志,2020,47 (03)
摘 要
全球肝细胞肝癌(HCC)的疾病负担正逐年增加 。 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 , HCC可分为增生型和非增生型2类 。 HCC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密切相关 , 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 CT/MRI是临床上常用的HCC影像学诊断方法 。 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分期系统 。 HCC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肝移植、消融治疗、经动脉疗法和全身疗法 。 本文将着重阐述HCC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 。 在全世界范围内 , 原发性肝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 发病率位居第六位 。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 在2030年全世界将会有超过10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 。
HCC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 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 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等 。 随着乙肝疫苗的普遍接种和HCV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 , 病毒相关性HCC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 。 然而 ,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代谢综合征、肥胖的患病率的逐年增加 , 这些疾病将成为HCC的主要病因 。 HCC的发病率或生存率也存在性别和种族差异 。 近些年来 , HCC的治疗手段逐步多样化 。 本文将着重阐述HCC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一、发病机制
慢性肝病会导致肝脏发生慢性炎症、纤维化和异常肝细胞再生 。 这些病理变化会进一步导致肝硬化 , 并使肝细胞发生一系列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这些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最终会导致异常增生结节的形成 。 在其他分子病理变化的作用下 , 异常增生的细胞会获得增殖、侵袭和生存优势 , 逐步完成向HCC的转变 。 非肝硬化患者或非病毒性肝炎患者也会发生HCC 。
1.1 肝细胞肝癌的分子分型
处于相同临床分期的HCC患者可具有不同的分子亚型 。 这些亚型与患者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 。 HCC的分子亚型大致可以分为2类:增生型和非增生型 。 增生型最常见于HBV感染患者 , 这一类型的分子和组织学特征包括: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较高、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染色体不稳定、TP53突变和癌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如RAS-MAPK通路、AKT-mTOR通路) 。 此外 , 增生型HCC含有大量与不良预后相关的基因标签 , 非增生型HCC含有更多的CTNNB1突变 , 其基因表达模式与正常肝细胞类似 。
1.2 肝细胞肝癌的遗传性改变
肝癌细胞会发生一系列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 TERT启动子区突变是HCC最为常见的异常性改变 , 可发生在约60%的HCC患者中 。 TERT启动子区突变也可以发生在异常增生结节中 。 TERT启动子区是HBV基因组的常见插入位点;除此之外 , Ⅱ型腺相关病毒的基因组也能插入到TERT启动子区 , 但其发生率较低(约5%) 。 其他的基因突变包括TP53突变(影响细胞细胞周期)、CTNNB1和AXIN1突变(影响WNT信号通路)以及ARID1A和ARID2突变(影响染色体重塑) 。 在所有实体肿瘤中 , HCC的体细胞突变最少 , 并且这些突变均未成为HCC的治疗靶点 。
1.3 肝细胞肝癌的表观遗传改变
表观遗传改变是近年来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 。 常见的表观遗传改变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构以及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 lncRNA)表达水平变化 。 目前 , 不少表观遗传改变已经成为HCC的治疗靶点 。 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 SOCS1、HHIP、CDKN2A、CDKN1A、CDKN2B、APC、CPS1、TIMP3、GSTP1等抑癌基因的启动子高度甲基化 。 HBV/HCV感染可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促使HCC的发生 。 比如 , HCV感染可造成PPP2CA过表达 , 进而造成组蛋白修饰调节紊乱;HCV感染也可使GADD45B启动子区发生高度甲基化 , 造成细胞周期阻滞异常和DNA修复功能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