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总是玩不起来?,为什么你做的「邀请好友」


『创业邦』总是玩不起来?,为什么你做的「邀请好友」
文章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D:woshipm) ,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
现如今 , 谈及邀请好友/分享功能 , 对于主打C端的产品和运营而言 , 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 。
作为常规的用户拉新和获客手段 , 邀请/分享功能可谓是当前运营的标配 。
每次与同行就“如何有效搞定该功能”进行交流时 , 总是听到利益驱动、文案诱导等方法论;然而在问到其具体负责邀请/分享功能的分享率、转化概率等数据时 , 则话风突变 , 开始转向老板不给资源、业务部门不配合等吐槽话题 ,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
另外 , 作为运营人的惯性 , 日常生活中 , 在见到一些主流App在做邀请活动时 , 通常都会抱着学习的心态把全部流程走一遍 , 希望能有所启发 。
然而笔者在近期日常体验中 , 被不少主流App的邀请“骚操作”弄的大跌眼镜 。
诸如下图 , 曹操出行的好友邀请页那亮瞎用户的“白色”活动规则内容 , 以及神州租车邀请好友活动页面那简陋的“文案提醒” , 其对于邀请活动细节的把控着实令人尴尬 , 其转化结果也可想而知:
『创业邦』总是玩不起来?,为什么你做的「邀请好友」
文章图片
可见 , 这个看似简单的邀请/分享功能 , 在用户增长实践中 , 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单纯;其背后还是有缜密的产品和运营逻辑 , 需要我们灵活的思考和运用 。
哪怕是主流的APP厂商 , 其邀请/分享功能同样会暴露某些短板 。
下面 , 笔者就从过往邀请/分享工作实践中 , 来分享我对于邀请/分享功能的相关思考:
思考一:用户进行分享或好友被转化的核心动力是啥?在广告信息泛滥的今天 , 作为运营或营销人员的你 , 是否会存在以下窘况:
一边不断的在朋友圈屏蔽着发广告的好友 , 一边却奢望着你的用户在优惠券、红包等蝇头小利的刺激下 , 于微信或朋友圈不予余力的帮你邀请和推广产品 。
这看起来本身就是一个魔幻现实 , 但却日常存在 。
虽然大家都知道在朋友圈发广告信息不好 , 但是还是避免不了微信好友(包括运营人员自己)在微信持续推送 。
这到底为啥?其分享背后的动机是啥?是什么在驱动着大家在不断的邀请和分享?
下面我将从用户分享【预期收益】的角度来解读:
如下图 , 用户在进行分享行为时 , 都会带有一定的收益预期的:
『创业邦』总是玩不起来?,为什么你做的「邀请好友」
文章图片
诸如用户在分享一篇深度文章、一个搞笑好玩的视频时 , 其在朋友圈社交环境中 , 能获得朋友对去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同或心理的自我满足感 , 此时他的分享行为所带来的心理收益是个【正值】;
但如用户分享单纯的广告内容或者消极信息 , 这样将有损于他在朋友心中的形象 , 若频率过度 , 还可能会导致微信朋友圈被拉黑或者被屏蔽 , 此时他的分享行为所带来的心理收益是【负值】;
当心理收益是正时 , 通常无需平台激励 , 用户都会自发进行分享;但是当心理收益为负 , 用户则难以自发性的进行分享 。
当下 , 我们在做各种邀请/分享的产品和运营活动 , 几乎都是针对于第二种情况 , 也即在用户面临分享阻力和缺乏内在分享驱动力时 , 我们给予用户一定的物质奖励(红包、现金、优惠券、积分等) , 从外部来刺激用户进行分享 , 进而达到平台拉新和获客的目的 。
所以 , 决定用户是否愿意分享的背后 , 是用户自身的利益博弈【平台给予用户的奖励刺激VS用户的预期心理收益】 , 当用户觉得平台给予的奖励>用户分享广告信息所带来的负面/损失时 , 用户才愿意分享 , 且奖励越高 , 用户分享的意愿越强;反之 , 一旦用户觉得平台给予的奖励低于预期所带来的负面/损失 , 其就会认为得不偿失 , 分享则无从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