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187年,荣西再次渡海入宋,四年后(1191年)荣西返回日本,并在次年写成了《吃茶养生记》,这也是日本第一部茶书。由于首次将中国佛教禅宗系统性的传回日本,荣西因此也被称为日本“禅祖”,而在“禅祖”之外,他也被称为日本的“茶祖”。
在唐代时,中国的喝茶方法主要是煎煮,到了宋代时则流行点茶法。所谓点茶,是指将茶叶碾碎成为茶末放入茶碗,然后再冲入沸水调和饮用,前面所述的宋徽宗点茶,基本手法就是如此。但宋代以后,随着明代开始流行冲泡散茶,中国传统的点茶技艺也逐渐消失,而在日本,由于荣西禅师的学习和传入,宋式的点茶技艺却在日本得到了流传,而今天的日本茶道,正是源自于宋代的点茶等茶艺演变。
由于宋代的点茶涉及到磨茶等复杂工艺,因此宋人的茶器用具相对1000年后的今天显得更为精致和复杂,南宋人董真卿就曾经将当时的茶具用品绘制成《茶具图赞》一书,从而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在《茶具图赞》中,宋人的茶具至少有十二件,也称“十二先生”。
“十二先生”中,
专门用来储存茶饼的焙笼称为“韦鸿胪”,
用于捣茶的茶臼称为“木待制”,
碾茶的茶碾称为“金法曹”,
磨茶用的茶磨称为“石转运”,
用来入茶的是“胡员外”,
筛茶用的茶罗称为“罗枢密”,
清茶用的茶帚称为“宗从事,
盛茶用的盏托称为“漆雕密阁”,
茶盏称为“陶宝文”,
注汤用的汤瓶叫做“汤提点”,
调沸茶汤用的茶筅叫做“竺副帅”,
清洁茶具用的茶巾叫做“司职方”。
宋人的茶艺生活,精致如是。
文章插图
▲南宋《茶具图赞》里所绘的宋代茶具用品。
由于品茶有助于僧人道士坐禅修行、消除困意入定研修,因此从唐宋时期开始,品茶也开始与宗教结合,由此产生了许多禅诗,例如宋代朱敦儒就曾经写道: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在南渡许久、北伐无望的日子里,词人朱敦儒也在翘首北望中盼白了头,他在词作中哀叹“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无望。浮生若梦。只有茶酒相随、残度余生。
文章插图
▲南宋《春宴图卷》局部,制茶情景。
3如果说北宋与茶相关的诗词,透露的是一种盛世的惬意的话,那么进入南宋后,中国的茶诗、茶词则在表露风月之际,时常透露出一种时代的哀伤。
隆兴北伐失败七年后,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主战派王炎主政川陕,47岁的陆游成为王炎的幕僚,在驻军南郑前线时,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遂写下了《平戎策》。
作为南渡官员的后代,陆游从小就在父辈们激烈讨论如何收复中原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也因此,陆游也一直期待着能够参与北伐、光复先人故土。在这一时期,陆游经常跟随军队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宋金对峙的前线探视考察,并到大散关巡逻,然而他不会想到的是,王炎很快就被调离前线,幕府解散,陆游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亲临前线、参与北伐的机会由此烟消云散。
第二年(1172年),陆游被调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这是一个闲职,陆游无奈骑着驴,进入了四川。也就是这一年,在回复堂兄陆升之(字仲高)的《渔家傲(寄仲高)》中,陆游写道: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在远离南渡后的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的日子里,陆游参与北伐的壮志难酬,又一个人闲居四川,与家乡和亲人相去万里,在“愁无寐”的日子里,他已生白发,时常伴着云烟和清茶度日。
作为诗词界的“茶神”,陆游一生共留下9000多首诗词,其中有300多首与茶有关,是传世茶诗茶词最多的诗人。
但陆游并不能见证北伐的成功,就在陆游去世前三年(1207年),由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也宣告失败,为了与金人议和,南宋朝内的主和派、礼部侍郎史弥远甚至与杨皇后合作,割下了力主北伐的韩侂胄的人头,与金人进行议和。
后世人常说,南宋一代从始至终,从来不缺忠肝义胆、倾心为国的仁人志士,可惜的是,南宋的主政者却从来愧对英雄、辜负英雄,置身一个军事孱弱、主政者或懦弱、或无能、或昏庸黑暗的时代,这是英雄和仁人志士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的悲剧。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舌尖上的中国|人老了才知道,不管多穷,也别端这三种碗
- 中国将在非开展“百企千村”活动
- 数字|中国首个中医药古籍IP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金陵本发布
- 快时代里的“慢美学”,二十四节气藏着中国智慧|文化时评 | 二十四节气
- 名家|“江山壮丽——中国美术馆藏山水与风景题材作品展”展出名家力作13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