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三)神秘模糊的政治表述元代以前的童谣常有各种迷信的色彩,尤其是政治性童谣常常托言于神言或是神异事件,以至于隐约难断,如同玄文。关涉重大政治主题的童谣,所以采用神异方式表达,这是由于造童谣者自身安全和策谋二因素之故。首先,就制作童谣的策谋因素而言,亦即童谣借由模糊性文字表达,以便扩大附会的余地,同时增加其神祕性。历史上有许多谶言就是以''谈言微中''的方式而应验的。就是说,有些谶言的应验与其含糊、多解的语言形式有关。所谓含糊、多解的语言形式就是指这类谶言在表达形式上是晦涩难解的暗示姓语言组合,多运用各种模糊、多解的隐语和模棱两可的推断。这种含糊、多解的语言形式给予人们以无限想象的余地,你可以提出任何一种推断或解释,而只要其中一种与历史上的某种事件相吻合,那么就可以认为是这条谶言应验了。
文章插图
预言的法则就是,人对未来的感受都不是具体的,而是朦胧的、模糊的。相应地,作出的预言也必须是模糊的、大致的、宽泛的。而伪预言要想使人相信他的真实性,也必须按照预言的法则,用朦胧模糊的语言去表达。童谣的预测与结果之间毕竟存在着差距的风险。此外,由于古代民众相信天命论及阴阳五行思想,所以将严肃的预言披上神秘隐讳的外衣,似乎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其次,就童谣创作者的自身安全而言,在专制集权的时代,明确地预测事情有可能触怒最高当局,招来杀身之祸,尤其是针对国家政权走向及君主命运的童谣内容,用神秘的形式及语汇,以扩大影射的空间,更为安全、适合。
文章插图
举一童谣为例,如《北齐书?元海传》载童谣道:元代以前的童谣常有各种迷信的色彩,尤其是政治性童谣常常托言于神言或中兴寺内臼凫翁,四面侧听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钟。《古谣谚卷十˙孝昭时童谣》这首童谣字面就比较模糊,隐讳。中兴寺是指丞相府时,丞相府在北城中,即旧中兴寺。臼凫翁是雄鸡,实指武成,他的小名叫步落稽(谐鸡音)。道人指济南王,他的外号就叫道人。打钟,意思是将被打破。武成参与了孝昭帝诛杀杨倍的行动,孝昭帝许以事成之后必有重报。及事成,武成被授以重任,在都城邺主掌军事。这就是''中兴寺内臼凫翁''之意。因武成行丞相事,声震四方,故称''四面侧听声雍雍''时济南道人住在北城,太使奏言北城有天子气,孝昭帝怕道人应谣僭位,遂迁道人于并州,这就是''道人闻之夜打钟''之意。显然这首童谣的字面十分隐讳模糊,为人附会解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文章插图
(四)重视效果与针对现实就元代以前的童谣内容分析,童谣的政治功能倾向显著,古代童谣的政治功能,无论是为了争夺政权的宣传造势,或是诋毁政敌的造谣,或是作为政治决策的依据,均是讲究童谣内容传播之后的效应,重视效果的用心明显可见。就预言性与评论性童谣的内容属性分析。笔者发现童谣的社会功能表现于两方面:一是具有预测作用,即具有预测社会未来走向和政局发展的预言功能。在关于童谣作者的探析中,吾人归结童谣是一些''具有远见''的''有识之士'',面对纷乱的政局,预测政事的未来发展及走向,然而所谓的''有识之士''为何甘冒人身安危,也要涉足于当代敏感的言论,甚至是禁忌的话题呢?这绝非是为了驰骋识见或是提升个人声名所能解释,因为绝大多数的童谣作者都是''隐身''的,童谣作者的预测应有更高的理想,即是期待言论能达到''指导性''的作用,所以才要在状况未明或是事件未发生前,提前发出''警示'';童谣的另一社会功能是具有舆论作用,即借由批判当代社会现象,以唤起群众的认同感,进而操纵群众力量,以改变社会现象。
文章插图
古代童谣基于上述种种的功能性作用,故其内容均是当代或是可预见的未来时空之议题,相当具有现实性,扣紧社会现象之发展,与社会脉动同步,亦即针对性显著,这种强调现实性与功能性的特点,使得童谣不同于一般文学性的诗歌创作。所以元代以前的童谣,在内容及表现方式、功能属性上,除了文学性之外,表现更多的是文学以外的文化现象。参考文献:《北史》《宋书》《晋书》《全唐诗》《南唐近事》《旧唐书》《元史》《神秘的预言——中国古代谶言研究》《中国谶谣文化研究》《谶谣文化精粹——大预言全书》《政治民谣与《诗经》的比较》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欢团|晨读 | 欢团圆子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eszter|妈妈每周带女儿摘野菜 并利用找到的食材做饭
- 鸡舍|可生食鸡蛋成消费"新宠",它真的安全卫生吗?
- 中老年人|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竟然会加速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