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从酸奶到咖啡,“乐纯标准”包装出的高价套路能持久吗?( 二 )


在官方旗舰店 , 乐纯的主打产品“三三三倍希腊酸奶”(135g)单位售价普遍在15元以上 。 而同样采取过滤乳清工艺、“3倍牛乳投入、3倍蛋白质”、配料仅有生牛乳和菌种的光明如实高蛋白酸奶(135g) , 售价仅为13元左右 。
一位酸奶技术人员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在酸奶基本品质差不多的情况下 , 蛋白质含量越高 , 给消费者提供的营养就越多 。 但如果蛋白含量比一般酸奶高了1倍 , 价格也高了1倍 , 在不考虑其他营养物质的前提下 , 这样的高蛋白酸奶性价比与普通酸奶差不多 。 ”
此外 , 乐纯宣称的“拒绝化学添加剂”也被业内视为暗示“添加剂有害” , 但只要在标准范围内使用添加剂实则都是安全的 。 而在“万里挑一”纯水牛奶页面 , 乐纯以“只有100%生牛乳”作为“安心牛奶”卖点 , 但事实上 , 所有纯牛奶产品的配料依照国标规定只能是生牛乳 。 在宋亮看来 , 乐纯这一做法属于人为制造卖点 , 且手法较为陈旧 。
【『酸奶』从酸奶到咖啡,“乐纯标准”包装出的高价套路能持久吗?】乳业人士王强认为 , 乐纯酸奶、面包、咖啡等产品的营销“套路”基本一致:先是在产品面世前通过爆款文章吸引眼球 , 产品出来后再通过包装设计、文案撰写、同类产品对比、声称符合“乐纯标准”等方式 , 突出更高端、更健康的形象 , 进而为其高售价提供支撑 。
早在2019年 , 乐纯就发表了一篇题为《终于有人把咖啡用大白话科普清楚了》的文章 , 称“你喝的每一杯咖啡背后 , 20%是房租 , 33.7%是运营成本……”“一杯现制咖啡的最佳品尝时间是它刚做完的30分钟内 , 这也是目前外卖咖啡被诟病的地方”“好咖啡的定义是优质生豆除去瑕疵豆以后 , 用恰当的烘焙方式 , 在新鲜的时候正确地萃取” 。 业内认为 , 这显然是为其后续上市的冰滴速溶咖啡新品“铺路” 。
营销模式或存隐患
“营销做得好” , 是所有受访者对乐纯的第一评价 。 据报道 , 乐纯创始人刘丹尼22岁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 曾在大众点评担任品牌营销负责人 。 2014年底 , 刘丹尼创立“乐纯” , 仅用3年时间就从一家35平方米的小店发展至日产10万盒、月销售额过千万的酸奶品牌 。 2018年 , 乐纯还迎来了由可口可乐领投的数亿元投资 。
在某大型乳企市场部人士冯鹤(化名)看来 , 成为网红产品是可遇不可求的 , 传统的品牌推广模式成本高 , 传播速度慢 , 而网红产品能快速引爆有活力的精准消费群体 。 但同时 , 网红产品如何应对快速成长、确保质量也值得关注 。 “网红产品必须有强大的生产、技术保障 , 才能确保其稳定安全的生产 , 并通过不断创新去延续产品生命周期 。 ”
乳业人士张琳(化名)认为 , 乐纯试图用做酸奶的“套路”做其他品类 , 其背后或存在几方面原因:一是与其他乳品相比 , 低温酸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 乐纯酸奶可能到了一个瓶颈;二是乐纯采用轻资产的代工模式 , 跨界的都是高毛利品类 , 一旦试水成功就能出现第二个爆款 , 而失败了也没什么损失 。 “问题是 , 每增加一个SKU和代工方 , 乐纯就要面对一个新的体系 , 而多一个体系就可能多一个品控隐患 。 ”
而据乳业人士王强了解 , 乐纯管理层并不稳定 , “设计、产品、电商、供应链、财务负责人陆续出走 。 ”事实上 , 乐纯管理层的“宫斗剧”早在品牌初创期就曾上演 。 2014年11月5日 , 乐纯创始人之一喃喃(已退出)在微博上发布《一盒酸奶的回应》 , 对自己参与创立乐纯、辞职原因及品牌交接过程进行了澄清 , 以此回应刘丹尼文章中对其索要“10万买断费”、在产品中“添加奶粉和奶油”等所指 。
喃喃在文中承认 , 凭借爆款文章博得关注的刘丹尼确实具有营销天赋 , 但在乐纯营销走上正轨后 , 双方也出现了沟通障碍和步调的不一致 。 “我最在乎的酸奶本身不是丹尼关注的重点 , 我完全感受不到他对酸奶本身的热爱……我希望营销是围绕产品的 , 但丹尼重推的都是社会化营销概念……” 这几句话或许揭示了乐纯品牌操作的基本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