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崩,求诸野。我们年轻的一代虽然肩膀很嫩,但是终也将担负起连续中华传统血脉的使命。”石行说。
文章插图
王力:文化给乡村教育提供力量
“你们知道吗,毕节大方百里杜鹃的发现,是当时人们翻阅地方志时,看到描述该地有一大片杜鹃花,派人去核查,才揭开了今天百里杜鹃的面庞,逐渐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级的旅游景点。”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王力讲授起百里杜鹃的“发现史”时,抑制不住激动。他说,贵州的乡村振兴可以从史料中挖掘地方历史上如何培养精英、如何破解教育不平衡问题,以及地方物产发展的典籍故事进行研究,勾勒出地方教育与经济建设的思路,给予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提供思想来源。“乡村是文化的富矿,相对的,文化也可以给乡村振兴提供绵延不绝的力量。”
文章插图
张明:儒学与贵州的深厚情谊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张明,在对于阳明心学的研究中同样发现,阳明心学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模样,培养了大批黔中“夷汉”弟子,开创了一代学风。由此,提高了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素养,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增强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儒学从而与贵州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给贵州民族地区的文化学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讲学传道,撰写诗文,教化‘夷民’,充分体现了儒家心学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具体结合。阳明心学在黔南地区的传播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名人、文化资源。在史料中探究教育路径,为当下教育发展提供力量。”张明说。
“多角度激发乡村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插图
马国君: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
贵州大学教授马国君认为,乡村经济想要发展,既要引得来人、留得住人,也要用好乡村里的中坚农民和低龄老人力量。有了人,才有能力推动产业发展。所以地方要在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等方面下足功夫,既注重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更应想方设法引凤归巢,吸引青壮年、致富能人回乡创业。
“社会的稳定、文化的建设与经济效益是分不开的,只有地方经济发展了,才能够改变当地民风。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当下我们对于儒学文化的研究还停留在思想和书本上,没有真正做到经世致用。”马国君说,传统文化里饱含着千百年的发展智慧,省儒学会中的专家老师们可以对此深入研究,挖掘出贵州历史上带动区域经济振兴的产业典故与案例,为乡村振兴提供历史资源。
文章插图
吴鹏:从碑刻文献中发现重要史料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吴鹏提出以书法研究作为切入点,形成贵州碑刻文献集,成为重要的乡贤史料,助推乡村振兴。
文章插图
吕燕平:文化创意助推乡村振兴
安顺学院屯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吕燕平认为,要想发展地方文旅产业,就要积极倡导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造具有本地特色吸引力的创意个性化内容,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形成具有本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再依托互联网时代的的便捷性,将产品推销出去。这样不仅卖出了产品,也推广了当地历史文化,从而形成了一方地域特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安顺新发展起来的地方饮食文化品牌‘屯滋味’,在疫情期间通过外卖和电商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其结合了屯堡的文化风俗和现代的传播方式,包装出了一个集文化、旅游、饮食为一体的综合性产品,还有屯堡地区民宿旅游节‘添粮节’、新乡贤等,都是结合屯堡文化风俗发展的文创产品,有效带动了屯堡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吕燕平认为,以文化作为突破点,贵州文旅产业的发展应增强品牌意识,用产品讲好故事,延伸产业链。让每一件产品都“活”起来,让乡村文明和乡村经济都“扭”起来,真正实现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文章插图
周红:发挥农村的主观能动性
修文县扎佐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红是乡镇工作的亲历者,她站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份发出了感叹:“乡村是一个宗族大家庭,要想治理好,人治很重要。”她认为,乡村振兴要解决人、钱,还有地的问题,这些都要靠政府来进一步推动。她建议制度顶层设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挥农村的主观能动性,找准地方发展致富的新道路。
- 好做|晒武汉3口之家午餐,好吃又好做,花钱不多家人吃得香从不点外卖
- 宫乐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丨漫谈文物中的饮食文化:从钟鸣鼎食到人间烟火
- 黄晓丹|黄晓丹:至今为止,我对世界的理解从未超出童年时读过的那些书
- 剧本|从荷花雪糕、三千佳丽奶茶到剧本杀,文创产品让我们多了去博物馆的理由
- 胃肠道|从“真香”到“真痛”,桐乡一男子一天吃了37个汤圆,进医院了
- 二等人员|焦大也有辉煌岁月,他是从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变成了二等人员?
- 满 堂:一篇散文:从落笔到收笔|周四写作课 | 散文
- 丁元英|丁元英为何从不与人计较,看了3遍《天道》,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 水笋烧五花肉|水笋烧五花肉
- 海报|海报观潮丨从奥运“冬”风,窥见文化“两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