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战争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三国的战争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三国的战争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 就是介绍战争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以抢了多少老百姓为胜利 , 比如孙权西征黄祖 , 最终以俘虏治下的一些人民而回来 , 表示是一种胜战 。
包括曹操跟刘备的汉中之战 , 很多人说刘备其实只是惨胜 , 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胜 , 因为刘备只是占了地 , 汉中老百姓早已经跟着曹操迁走了 。曹操得到的是人口 。在三国人口稀少 , 打战以抢人口为目的的事情比比皆是 。甚至刘备离开新野 , 带着老百姓南逃 , 都被称为是一种优势跟胜利 。只是最终没有成功 。从这可以看的出 , 在三国人口的重要性 。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 东汉强盛的时候是5千多万人口 。到了三国时期人口只有少的可怜的7百多万 , 所以怎么能不去抢人口呢?
说到这里 ,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诸葛亮的北伐 , 大家就更清楚到底是胜利还是失败 。
很多人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输了 , 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的输 , 首先诸葛亮失街亭 , 只是把之前占的地方都丢失而已 , 但是诸葛亮收降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雝等人才 , 最终退回蜀国最后 , 大家可以注意一个信息:就是抢了人口 , 回汉中 , 诸葛亮取西县千余家 , 后引兵退回汉中 。就是第一次北伐的收获是什么 , 收了人才 , 抢了人口 , 当然从失街亭上 , 算是决策上错误 , 把原先有的优势全部丢失 , 也算是一种失败 , 但是损失不大 , 从获得的东西看 , 其实人口跟人才都是汉中这个空城急需的 , 没有人口汉中赢不了后来诸葛亮过世之后的汉中防守战 。
我们来看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 打陈仓 , 最终在郝昭坚守下 , 诸葛亮退兵 , 这个时间点是228年的冬季 , 也就差不多是12月份 。然后退回的时候诸葛亮杀死了追击的魏将王双 。又是一次收获 。其实第二次北伐更大收获 , 应该看第三次北伐的时间点 , 是229年1月 , 跟第二次北伐相差时间只有1个月时间 , 其实第二次跟第三次其实是同一次 , 因为诸葛亮退回汉中就直接参与了阻击郭淮的任务 , 因为12月从陈仓撤退 , 到建威牵制郭淮 , 行军基本上要一个月 , 也就是从陈仓回来刚好赶上阻击 , 其实是一气呵成 。让郭淮更加想不到 , 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
第三次北伐 , 占领武都、阴平 。诸葛亮安抚了当地的氐人、羌人 , 然后留兵据守 , 自己率军回汉中 。至冬天 , 诸葛亮徙府营至南山下的平原 , 建筑汉、乐二城 , 加强汉中防守 。看诸葛亮的谋划基本上是步步为营 , 整个北伐过程中不断完善汉中的防御 , 增加人口 , 加强防御系统 。
就这样 , 最终打赢了之后的一场曹真大军进攻的汉中的防守 , 同年 , 诸葛亮派魏延、吴壹入南安 , 于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等 。
我们再来看看第四次北伐:郭淮戴凌为保护麦田进攻蜀军 , 为诸葛亮破 , 被打败 。之后司马懿主要以防守为主 , 这里也有必要指出 , 司马懿本人以用兵“侵掠如火”、“兵贵神速”著称 , 若是真的有较大把握能在野战中击败蜀军 , 以司马懿的军事指挥风格 , 司马懿应该是不会采用坚守策略的 。事实上 , 初来乍到的司马懿也的确采取过进攻态势  , 但战果不佳 。因此 , 司马懿其后采取防御态势 , 意味着在本次北伐作战中 , 蜀汉军队一直处与有利地位 , 而本场作战的魏军却居于相当不利的地位 。
张郃认为蜀军长途来攻 , “孤军食少” , 必然想要速战速决 。所以应该以大军屯于此处 , 然后分为奇兵 , 包抄蜀军 , 截断其后路 。但司马懿不采纳 。这里为张郃之死埋下伏笔 。
之后诸葛亮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 , 大败魏军 。斩获魏军的首级三千级 , 获得战利品玄铠五千、角弩三千一百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