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琅琊榜》中藏在暗处的细节,就真的经得起深究吗?

【爱历史】《琅琊榜》中藏在暗处的细节,就真的经得起深究吗?
文章图片
在梁帝登上皇位后 , 做的第一件事 , 便是将林燮掌管的赤焰军大规模裁撤 , 但林燮手中仍握有七万兵士 。 此第一心结 。
裁撤后的赤焰军仍是大梁境内首屈一指的雄狮 , 在朝中和军中乃至邻国中的威望都太高了 。 此第二心结 。
梁帝派出的人林燮旁置不重用 , 只重用祈王的人 。 此第三心结 。
林燮出征在外 , 常以“将在外 , 君命有所不受”为名 , 对梁帝的安排和诣意不执行 。 此第四心结 。
一个初登帝位的皇帝 , 手中最强大的队伍自己指挥不动 , 自己的治军方针执行不下去 , 自己的兵只认他们的将领不认他这个主君 。
针扎不透 , 水泼不进 , 完全脱离自己的掌控 , 这种情况下 , 梁帝心中埋下要处置林燮的想法 , 就可以理解了 。
而对于掌管七万将士性命的林燮来说 , 最大的失误便是缺少政治的敏感性 , 从打江山到保江山 , 角色换了 , 思想却没有转换 。
打江山时 , 要勇 , 守江山时 , 要忠 , 这个忠不是自己知道忠就行 , 还要让效命的君主相信你是忠的 。
赤焰军的覆灭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个死循环 , 如果梁帝只处置林燮一人 , 那么林燮手下的七万将士很有可能一举起兵反了梁帝也不是不可能的 。
就像梁帝召梅长苏入宫与夏江对峙时 , 霓凰和蒙挚准备要举兵逼宫一个道理 。
所以 , 梁帝豪不迟疑地选择让七万忠骨一起陪葬 , 就像夏江说的那样 , 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
冤吗 , 冤!但林燮没有那些枉死的七万将士们冤 。
如果林燮认清政治形势 , 及时调整策略 , 都可以将这个死循环解开 , 可惜了 , 林燮也许至死时才明白这个道理 。
主官的政治智慧决定了他所带领的队伍能够走多远 , 走多高 , 林燮显然只是优秀的指挥官却没有成为政治的行家里手 。
【爱历史】《琅琊榜》中藏在暗处的细节,就真的经得起深究吗?
文章图片
《琅琊榜》中最自相矛盾的人就是蒙挚 , 在梅长苏初见蒙挚时 , 他曾对梅长苏说过一段话:忠义在心不在名 , 只要你不直接危害皇上 , 就永远都不会我的敌人 。
蒙挚是梁帝最信任和倚重的人 , 蒙挚也确如梁帝期望的那样 , 不掺和朝事 , 不站队 , 只忠于皇上一人 。
实际上 , 他是骗了梁帝最深的那个人 , 他可能是京中知道梅长苏真实身份的第一人 , 也是知道靖王要参与夺谪的第一人 , 更是知道梅长苏要翻案的第一人 。
上面说到林燮缺少政治智慧 , 蒙挚却与林燮正好相反 。
他对梁帝不是忠与不忠这么简单 , 而是心中有原则 , 行事有规矩 , 说话有分寸 。 无论从武功还是智慧 , 确实称得上大梁第一高手 。
到后来时 , 蒙挚的内心已完全偏向了梅长苏 , 甚至为梅长苏的安危有过反心 。
蒙挚是忠臣 , 却是谁的忠臣呢 。
【爱历史】《琅琊榜》中藏在暗处的细节,就真的经得起深究吗?
文章图片
一切的祸端都起于祈王的一句话 , 他要说服梁帝裁撤悬镜司 , 这句话偏又被夏江听个正着 , 你都要把人饭碗打碎了 , 人家还不会对你怀恨在心吗?
祈王与夏江这个梁子结的 , 既不成熟时机也不对 。
可夏江与谢玉想出的这个计谋却是狠辣高明 , 量身订制 , 实施的时机也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
都说 , 祈王聪慧过人 , 广有贤名 , 朝臣对祈王也推崇备至 。 这样优秀无瑕疵的儿子 , 在梁帝眼中不是骄傲 , 而是在朝 , 笼络人心 , 在府 , 清淡狂论 。
这样的眼中钉 , 肉中刺 , 被除掉只是早晚的事 , 而夏江与谢玉策划的谋逆之事 , 只是梁帝乐见其成的一个契机而已 。
是不是事实 , 是不是冤案 , 于梁帝仿如正要打瞌睡就送来个枕头一样 。 至于这个枕头里充的是什么 , 有什么关系 。
祁王是真正被忠于他的朝臣、被跟随他的亲信们捧杀的 , 祈王有为君的智慧 , 却没有为臣的智谋 , 他的错误和林燮是一样 , 结局也自然是一样的 。
【爱历史】《琅琊榜》中藏在暗处的细节,就真的经得起深究吗?
文章图片
梅长苏曾说靖王:萧景琰 , 你有情有义 , 为什么没有脑子呢 。
在营救卫峥一事上 , 靖王被情绪所控 , 不顾形势 , 宁可与梅长苏决裂也不听从劝说 , 甚至要破釜沉舟也要一意孤行 。
如果不是梅长苏的竭力劝说 , 他便会如夏江所期望的那样 , 一步步走入圈套 , 落得害人害已的下场 。